說起這本「新書」,其實是「舊書」;不過,當經過編輯者精心的編排後,它又變成了一本很精彩的新書了。
此話何解?
本書分主幹與附注兩部分。以呂思勉的《更新初級中學教科書 本國史》為正文,再以作者其他史著中相關論述為附注。
附注部分,是從呂思勉各種著述中相關的敍史、論史的段落組成,置於正文具體章節之下,有加深對相關史事的理解的作用。
所以,正式來說,這是一本從舊資料的基礎上,重新編排的新書。
這本書有甚麼精彩的地方?
讓筆者和各位詳細道來吧。
首先,要從本書的編輯手法談起。
因為,我們只要一書在手,便可以盡覽呂思勉在不同著述中,有關歷史的精闢見解和獨到的評論。
當中曾出現過的著作,包括有:
《先秦史》(開明書店1941年版)
《中國民族演進史》(亞細亞書局1953年版)
《中國社會變遷史》(見《呂思勉遺文集》下冊)
《中國社會史》
《呂著中國通史》
《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 本國史》
《白話本國史》
《中國近代史八種》
還有不少論文,不能盡錄。
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見到呂思勉精湛的史學造詣,和精闢的史論。
例如,講到清朝由盛轉衰時,作者有以下的論述:
大凡民族的強盛,總是從統一同族起的。清太祖之興,也是如此。太凡北族的滅亡,總是由於內潰。則總是由於宗室之中。相爭不決的。……清朝從太宗到世宗,累代相承,總算把驕橫的宗室壓服。其部族,就可以保得不至於內潰了。(《白話本國史》第三冊)
又如,在談到清初盛世的出現時,作者運用「國民的自助力」來說明。作者認為:
中國的國民,自助的力量,本來是很大的。只要國內承平,沒甚事去擾累他,那就雖承喪亂之餘,不過三四十年,總可復臻於富庶。……以國富論,除漢、隋、唐盛時,卻也少可比擬的。(《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 本國史》下冊)
作者這個理論,套之於新中國自改革開放後至今的發展,「不過三四十年,總可復臻於富庶」的評斷,絲毫不差,令人嘆服。這就是歷史給人智慧的證據。
再者,作者在分析中國歷史發展為甚麼總是一治一亂的更替出現時,有以下的看法:
從秦漢以後,中國歷史上,有一公例:承平了數十百年,生齒漸漸的繁起來;一部分人的生活,漸漸的奢侈起來;那貧富也就漸漸的不均起來;這種現象,一天甚似一天就要釀成大亂為止。大亂過後,可以平定數十百年,往後就又是如此了。這是由於生產方法和生產社會的組織,始終沒有變更的緣故。……(《白話本國史》第四冊)
又例如,在講到晚清的變革時,有以下一段深刻的議論:
一個社會和一個人一樣,總靠新陳代謝的作用旺盛,才得健康。但是總不能無老廢物的堆積。中國自秦漢統一之後,治法可以說是無大變更。到清末,已經二千多年了,各方面的積弊,都很深了。便是沒有外人來侵略,我們種種治化,也是應當改革的。所以我們近代的改革,必待外力的刺激,做一個誘因。(《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 本國史》下冊)
作者站在千年歷史發展的高位,俯瞰晚清這段改革的歷史而作出的評析,確實令讀者耳目一新。
大家看完筆者引錄的幾段文字後,是否也很同意書中「到處都是寶」的說法呢?
由此可見,《呂思勉講中國史》一書,不是單純的歷史事件的記錄;更重要的是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史事的析論。
若歷史老師能夠熟讀書中的內容,把它融會貫通,然後在課堂上對相關的課題詳加分析和演繹,相信定能讓學生領悟到學習歷史的真正意義和精彩之處,獲益良多。
筆者認為,歷史老師看到一本好書,就如同獲得武林秘笈一樣,只要你把它熟讀和靈活運用,功力一定會有所長進,而課堂內容也會變得更加充實。
各位老師,如果你們想提升教學的功力,就必定不能錯過這本《呂思勉講中國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