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參觀「數碼敦煌---天上人間」

昨天下午,筆者帶著本年度中四級修讀中史的同學,到香港文化博物館參觀專題展覽:「數碼敦煌---天上人間」。

這是文化博物館繼2014年「敦煌說不完的故事」後,第二次有關敦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寶庫的展覽。上次,因為事務繁忙,故沒有機會到場參觀。今次,難得在學期之初,教學進度不是太趕急,於是有機會和同學一起參觀。

正如展覽小冊子的引言所說:「敦煌石窟藝術以佛教內容為主題,同時又盛載大量中古時期社會生活和風俗文化的訊息,是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所以,要怎樣永遠保存這些文物,實在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幸好,現代科技發達,尤其數碼技術發展一日千里,要保存這些國寶級文化遺產,已經有了很好的方法。為了永久保存和永續利用敦煌石窟藝術的內容,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便與科研機構合作,探索如何利用電腦數碼技術高保真地永久保存敦煌的壁畫和彩塑。

展覽資料又提到,敦煌研究院的數碼技術已從拍攝壁畫的高清圖像和洞窟激光掃描,擴展到數碼資料庫的建立,在洞窟文物的保育、研究、展示和詮釋上提供了不少方便。

是次展覽,主要是透過數碼化保護技術的成果,結合敦煌出土文物、石窟藝術和嶄新的多媒體節目體驗,帶領觀眾深入認識敦煌文化的內容,細味佛國世界和平凡眾生的故事。

展場內,共展出超過100組展品,透過西魏時期極具代表性的285窟、以數碼技術展現的虛擬洞窟和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圖」壁畫、文物文獻、多媒體互動裝置及影音節目等,全方位介紹敦煌的歷史和藝術內容。

我們有幸,邀請到專業的導賞員為我們作詳細的解說。透過導賞員講解,除了增加我們對佛教的教義和故事有所認識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壁畫中,清楚見到古代人們的生活面貌,例如:衣著打扮,娛樂活動等,有更多的了解。

此外,在眾多的展品中,我們還發現一些十分有趣的文獻,例如:唐代的《占雲氣書》。顧名思義,這是一部與占卜有關的書卷。卷中有雲的色彩和形狀的圖解,目是為古代行軍候望雲氣以占吉凶之用。看見這件文物,讓筆者想起太史公司馬遷的名言:「究天人之際」和《史記》的〈天官書〉。由此可見,古人對天象的認識是有其實際需要的。(當然,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它是否靈驗和有何科學根據,又是另一回事了。)

正如是次展覽的副題所言:天上人間。看完這個展覽後,我們會對佛教的神佛故事和人間的生活面貌,有更多的了解。

是次展覽的截止日為十月二十二日,若想參觀朋友,便要盡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