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饒宗頤的「三重證據法」

早前,筆者出席了「恒生饒宗頤文化館歷史文化獎勵計劃2016相關的工作坊。這是本校第二次參加這項活動。

是項活動十分有意思,能讓學生從不同的形式:講座、圖片參觀及歷史劇場等,來認識、感受歷史,值得老師和同學參加。

工作坊其中一項活動是參觀饒宗頤館。從導賞員口中得知,饒教授是自學成家的。他在讀中一時,自覺在學校所學到的,並未能滿足他的求知欲,於是退學回家,埋首於父親的藏書樓的書海中,尋覓想要的知識。在十八歲時,續成其父所著《潮州藝文志》,刊於《嶺南學報》。以後歷任無錫國專、廣東文理學院、華南大學等教授。一九四九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學。據知,當時香港大學是破格聘用饒教授的。

導賞期間,筆者聽到導賞員提到饒教授提了三重證據法」。筆者孤陋寡聞,只聽過二重證據法」,未聞第三重證據是甚麼。於是回家上網尋找。結果,筆者也像饒教授一樣,從自學中找到答案

所謂三重證據法」,建立在「二重證據法」基礎上運用三重或多重證據研究歷史的考據方法。在近代之前,傳統史家常常只是運用文獻記載作為唯一的研究歷史的證據材料。近代學者打破傳統,推陳出新了「二重證據法」,當中的代表人就是王國維。王國維說:「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二重證據法被認為是現代中國考古學和考據學的重大革新。

教授的「三重證據法」,是在「二重證據法」的基礎上,將考古材料又分為兩部分:考古資料和古文字資料。三重證據便是有字的考古資料、沒字的考古資料和史書上之材料。

饒教授當然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而且在書畫、藝術方面也有獨到的成就,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堪稱一代國學大師

今年適逢是饒教授虛齡百歳 大壽,若大家有空,可以親臨文化館,參觀饒教授的書畫展品,對一代國學大師有更多的認識,實在很有意思。

國學大師饒宗頤

饒宗匱文化館網址:http://www.jtia.hk/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