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題是文憑試中史科必答的題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在整理舊資料時,發現一篇有關如何回答歷史資料題的小資料。雖然內容簡短,但是卻十分有用。若日有時間,我會把它加上實例,再詳細說明。現把資料點列如下:
回答歷史資料題的四大準則:
n
能否識別資料與題目的關係;
n
析論時能否綜合各則資料,將相關之信息加以組織;
n
能否應用個人對題目相關史事之認識,補充資料未及之相關史實(即是就資料已提及的論點作資料的補充。);
n
能否就資料所未及之處,作補充之析論(即補充資料未有提及的其他因素、觀點,但篇幅不宜太多,否則變成「喧賓奪主」)。
回答歷史資料題的大忌:
n
將資料題視作閱讀理解,按己意將資料內容複述一遍,欠缺分析。
n
沒有引用資料的有效信息作答,反而徒事背誦,只是作答早已準備的資料;
n
本末倒置,過於倚賴資料,甚至望文生義(即糊亂猜測資料的意思、斷章取義);
n
論證時未能舉述正確的史實;
n
在析論之餘,隨意質疑資料之準確性(未必所有資料都是不合理的);
n
批評資料所述原因不足,自行補上其他原因,但又未能針對論題(絕對不能以「資料沒有提及的某些因素」來批評資料,應該就資料已有的內容,扣緊題旨作出分析);
n
未能善用時間,引言過於長篇,又或隨意發揮,不切題旨,徒費答卷時間;
n
內容未及均衡;
n
字體非常潦草,難以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