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學習方面:
首先,是分組學習法。這並不是甚麼新奇的教學法,可能每一位老師都用過。可是,這是相當有效的方法。我們可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成高中低三組,然後把他們的座位編排在一起,以方便分組。這樣,在每次分組討論時,便由能力較多的同學做組長帶領討論,中等能力的同學擔任記錄員,最後由能力較弱的同學作匯報員。這樣,除了不同能力的同學有發揮的機會外,可以做到以強帶弱,達致照顧學習差異。
其次,是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我們在設計課教學內容時,不妨把它分成若干個部份,把學習活動,由淺入深地順序安排,使到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都能在課堂中完成任務,取得滿足感。一般而言,第一個是基礎部份,要求簡單一點,例如著同學指出一些歷史現象或加以說明。第二個是分析部份,在第一個部份的基礎之上,加上較高層次的分析。例如要求同學透過閱讀材料,然後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上述歷現象的成因。第三個是評價部份,在這個現象中找出一些爭議點,然後要求同學進行討論。(若時間許可,可以進行辯論,以增加課堂的互動氣氛。)學習任務的難度由低至高,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可以在不同的階段都能取得成功感。若配合分組活動,以強帶弱,更加可以發揮協作學習的作用,讓全體同學都能在課堂活動中取得最大的學習果效。
在考核評估方面:
加入挑戰題。方法十分簡單,老師可以在測驗或考試擬題時,加入難度較高的挑戰題。例如一份「正常」的試題滿分一百。加入了挑戰題後,滿分可以是一百一十。至於如何安排挑戰題,可以有多種,其中一個方法是額外的題目。能力較強的同學若在指定時間前已完成了試卷,則可以作答這額外的題目。另一種方法是選答題目。例如,在「三選二」的題目中,同學可以選答分數較高的一題。這樣,不同能力的同學,可以在考評時「各取所需」,做到照顧個別學習差異。
在課業安排方面:
安排一些有趣味的課業。例如:四格漫畫、舊曲新詞、廣播劇或話劇、人物造型設計等。總之,盡量用非文字或不需太多文字要求的方式來完成習作。目的是讓不同天賦的同學發揮多元智能,在不同類型的習作中取得滿足感和發掘學習趣味,一舉兩得。
以上各項,都是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經驗豐富的老師可能已用過了,甚至有更多有效的方法。若你是初入行的老師,這些建議也許會給你一點啟發。
歡迎大家提供更多更有效、更有趣味的學習策略,一同處理照顧學習差異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