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康有為

早前,筆者看了一本書,裡面提到康有為一些「另類」材料,與我們在教科書「戊戌維新」裡認識的他,有著天壤之別。於是筆者上網查找了一些資料,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從而對康有為這個人有更「立體」的認識。

 

l   領導「公車上書」另有其人:

一八九五年,康有為赴京參加乙未科會試,上年甲午之戰清敗於日,正值簽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之際,京城有上千名考生(孝廉)「公車上書」,要求光緒帝政治改革。康有為亦組織了八十名廣東會館考生準備另外上書,不過,此刻康有為接考官通知,高中「進士」,上書行動便不了了之。近年學者指出,康有為並非當時「公車上書」的領導者,歷史真相在他的《我史》中被偷走了。歷史學者姜鳴曾驚歎說:「『公車上書』是康有為對歷史的一次成功的大欺騙!」(有關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學者茅海建的從甲午到戊戌︰康有為〈我史〉鑒注》。三聯書店,2009年。)

 

l   中、日、美、英四國合邦」論:

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曾與日本人聯繫,不但借鑑明治維新經驗,還要與日本人聯合召開「兩國合邦大會議」。戊戌變法之始,康有為接受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建議,中、美、英、日四國「合邦」。康有為的合邦計劃,有很具體的描述:「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請速簡重臣結連與國以安社稷而救危亡折》(康有為代宋伯魯作)現代學者認為,這次改革運動,由「救國」變成「賣國」,是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捉拿康有為一眾維新黨人,以及軟禁光緒帝的關鍵原因之一。

 

l   出賣國土

據翰林院編修夏孫桐在《書孫文正公事》中記載,朝廷重臣孫家鼐曾質問康有為的新政構想「萬端並起」,經費何來時,康有為回答說:「把西藏賣給英國,可得善價供新政用。」然而,康有為其實並不懂國家之間買賣疆土是怎麼一回事。在他呈上給光緒帝的《日本變政考》裡,曾舉了,庫頁島(日本人稱為樺太島)劃俄,以及阿拉斯加售美兩個例子,以證明其出賣疆土搞變法的理念是正確的。然而康有為在書中所提到的這兩件情,與事實並不相符,有扭曲史實之嫌。所以梁啟超亦批評康有為說:「常好博求異,為證成己論,不惜抹煞事實,曲解證據。」撇開康有為「不惜抹煞事實,曲解證據」一事不論,單就「把西藏賣給英國」此一「賣國」之舉,已足以令慈禧太后必須終止這場變法不可了。 

 

l   其他

另外,亦有不少資料提到,當日康有為曾幕後策劃「圍園捕后」,以及派譚嗣同到法華寺去遊說袁世凱「起兵勤王」(誅榮祿、殺慈禧)。不過,由於這段歷史「劇情曲折」(真有如電影情節一般)和真偽混雜的資料,一時間也難以說清,故在此暫且不議。儘管如此,但無可否認,康有為也是這兩件事情的關鍵人物之一,對日後慈禧太后採取激烈的手段來鎮壓維新運動,未必無關。

 

以前,我們在教科書裡,提到維新運動的失敗,一方面會提到維新派的種種不足,例如:推行太急、變動太多、皇帝無權,以及維新派經驗不足等;而另一方面,當然會強調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因為不滿變法而發動「戊戌政變」,把僅推行了一百零三天的新政摧毀,捕殺維新黨人。新政的失敗,似乎都是慈禧太后等人一手造成。

不過,當我們深入一點,用放大鏡來再重新仔細觀察這一段歷史時,我們會否對這個「歷史定論」有另一番的體會?

 

康有為在歷史上太富爭議性,就算這一幀與光緒帝的合照,也引起作偽之嫌。(右起:康有為、光緒帝、梁啟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