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因為提到漢武設立了「內朝」,所以引發日後外戚掌權的局面的出現。
下課後,有同學來問筆者,想知道更多當中的具體情況是怎樣。此時,筆者因為要準備下一節課,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回應,於是到教員室找來「太師公」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來給他,並說:「這本書應該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對你有幫助。你拿回家細看吧。」接著,指示他看第一講:「漢代政府組織」的相關部份。
大概一星期後,那位同學把書還給筆者,並留有一張便條,寫著:
這本書令我獲益良多,教科書是列出武帝的政策,但我沒想到當中是有所關聯的。如:士人政府是「博士弟子員」和「察舉制度」相輔而成的。可見,錢穆是一個出名的歷史學者,客觀評價政策內容,令我大開眼界。下次,在書展看到此書,我一定會買!^^
看到同學的留言,令筆者發出會心微笑。
為甚麼?
一來,我很欣賞這位同學對學習的熱誠和對知識的追求,懂得主動向老師提問;
二來,我啟發他「發現」了史學大師錢穆。(通常筆者會在中四下學期才向他們介紹「太師公」錢穆的。)
這一件小事,給予筆者一點啟示: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不到苦思冥想時,不去提醒;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引導。
平日,我們在課堂上把課題內容向學生講解時,有些學生根本覺得無必要明白,故不會理論老師的講授。就算平日,筆者向他們推介一些有用的課外書時,一些學習動機較弱的同學都只會聽過便算了。
然而,當他們有一天,知道某些書籍,或者某些資料對他們「有用」,「發現」它的好和它是寶的時候,便會主動去尋找。
這就是推行自主學習的先決和首要的條件。
可是,真心地明白當中的道理,或者有自覺心去學習的學生,在現今誘惑太多的物質世界裡,又能有幾人?
所謂「態度決定高度」,相信這位同學在未來可見的學習裡,定當更上一層樓,獲得理想的成績。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是修讀中史同學的必備參考書(尤其是選修單元四的學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