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一位在教科書上看不見的甲午戰爭英雄:馬吉芬

轉眼間,又一年。

筆者去年教授甲午戰時的課題時,播放了由中央電視台製作的大型資訊節目:《中國通史》第九十八集〈甲午戰爭〉。今年,當然也不例外,而且還附有簡單的工作紙。

今年特別之處,在於筆者介紹了《畫說中國史4:文明的千年變局》書中一位鮮為人知的人物──馬吉芬。

馬吉芬是甚麼人?他是一個為中國海軍而生、為中國海軍而死的美國青年,死時年僅37歲。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馬吉芬被任命為鎮遠號的幫帶(相當於副艦長),參加了黃海戰爭。

1894917日,馬吉芬由一名教習變成出征的戰士。馬吉芬經常提議要先發制人,不過,他發現中國人在海戰中的戰略一直是避敵保船持重防守,這一點讓馬吉芬百思不得其解。

在戰爭的過程中,中方軍隊節節敗退。這時,身負重傷、雙目幾近失明的馬吉芬見證了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彈盡后的鄧世昌率致遠號與正在逃離的吉野號日艦同歸於盡……隨后,他在昏迷中被抬進船艙。

1895217日,日軍攻破了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還在思索中國為何迅速潰敗的馬吉芬聽到一個消息,中國朝廷竟然把戰爭的失利,算到這位洋顧問的頭上。作為軍人的馬吉芬,知道這樣的結局對他意味著甚麼,於是偷偷返回美。

為了給與自己並肩作戰的中國軍人正名,證明他們並非貪生怕死之徒,馬吉芬開始四處演講,他要讓世界知道這是一場甚麼樣的戰爭?中國海軍敗在哪裡?

馬吉芬在他的著作《鴨綠江外的海戰》中有一段話:

中國海軍,不是你們所说的那樣貪生怕死、昏庸無能。我們的同胞,總是在侮辱中國海軍。可是,逃跑的僅是1艘輕型巡洋艦、1艘炮艦。絶大多數中國海軍,都在奮力與日本艦隊拼殺。雖然,我們處於技術上的劣勢,但不要在侮辱我們,我們和那些陣亡將士,應得到美利堅同胞的尊重。

由於在戰爭中馬吉芬的大腦受了重傷,別人認為他精神有問題,因而他的努力被認為是瘋狂之舉,他所说的話也被當成笑談。因為人們只看到戰爭的結果——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兩年後,馬吉芬選擇他敬仰的丁提督殉國的同一天,在紐約曼哈頓的一家醫院裡開槍自殺。人們看見他的病床上留下了一張紙條:我的心屬於中國,屬於北洋水師。

馬吉芬的墓碑,背面雕刻有中美兩國國旗,正面寫着:謹立此碑紀念一位深愛着自己的祖國,卻把人生獻給另一面國旗的勇士。

以往,筆者在談到甲午戰爭時,焦點人物,只會是李鴻章、丁汝昌、鄧世昌等人,從來不知道有馬吉芬這位北洋水師天津學堂的教官的存在(請恕筆者孤陋寡聞)。今次,筆者透過實物投影機,把《畫說中國史4》的相關部分與同學一起分享。同學們聽故事相當投入,我們彷彿置身一百二十四年前的甲午黃海戰場,一同旁觀這場悲壯的海戰,亦認識了一位對中國不離不棄的外國戰友──馬吉芬。

這本《畫說中國史4》除了介紹了馬吉芬之外,還有簡述戰爭的背景,以及其他與課程相關的題目,如: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義和團與八國聯軍之役等,這實在是中學生很好的參考書,值得向同學推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