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教授這個課題時,筆者真的把每項政策,逐個解釋,逐項說明。學生反應如何?當然不問而知……沉悶非常,提不起學習興趣。因為這些政策,一來太過資料生,二來太過繁多,所以一直以來,筆者都對這個課題沒有太大的好感。
後來,累積了一點經驗後,筆者嘗試用討論的形式來處理這個課題。筆者在簡單交代孝文帝漢化的背景後,會請學生自行閱讀各項政策內容細節,之後會要求他們選出一項「漢化最徹底的政策」,並加以解釋。
他們會先行閱讀材料,然後和同學商討哪一項政策是漢化最徹底的。這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同學可以就他們所知的政策內容,加以說明;最重要的,反而是駁論,即提出相對該項政策的其他不太徹底的政策的理由是甚麼。因為,一般來說,教科書只提供了「正面」的內容,至於駁論部分,則要同自行思考,有一定的難度。透過這個訓練,一來同學可以對孝文帝的漢化政策有較深入的了解;二來,可以透過討論,學習正反立論的答題技巧,一舉兩得。
在討論的過程中,同學相當投入,紛紛根據教科書的內容,表達自己的看法,有些能力較強的同學,會運用駁論的技巧,反駁其他同學的理由有何不足之處,理由充分,言之成理。最後,當然要他們把討論重點記下,指派代表向全班匯報或由筆者抽問。
自從教授模式改變後,同學對這個課題也太抗拒,反而喜歡有機會發表意見,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讚與鼓勵。此外,利用討論的形式來教學,也可以減少串講的時間,因而有機會向同學講一些課外知識。
至於是甚麼課外知識?現在先賣個關子,下次和各位分享。
筆者在課堂上應用的工作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