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學生所選擇的書籍,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趣味性的;第二類,是學術性的;當然,有些是兩者兼備的。以下,筆者將會為大家介紹今年的「新發現」。
首先,最令筆者印象難忘的,是甯方剛的《八卦醫學史》。書中的內容有八卦,但又不僅僅是八卦,涉及到的都是很嚴肅正經、與醫學有關的歷史,並從多種不同角度詮釋了疾病與醫學對歷史的影響。例如,拿破崙稱霸歐洲的鋼鐵雄師,想不到卻是被寒冷、饑餓,以及小小的蝨子傳播的斑疹傷寒給消滅的;又如:將明朝政局力挽狂瀾的張居正,原來是治療痔瘡的敷藥含有砒霜導致中毒而死!單看這兩個例子,就已經很吸引吧。若說這些都只是適宜在課堂上的「吹水」(即老師為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說的題外課。),則以下的例子就夠「正經」了。
以往,教科書一直都說「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對日軍採取「不扺抗政策」是由於受制於蔣介石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也許,這當然是一個重要考慮。不過,作者則從不少的證據支持下,否定了這個說法,反而提出了一個「另類」原因,就是當時張少帥染上了極深的毒癮,嚴重地影響了他的健康,因此在神智不清的情況下,根本不能作出任何適切的反應。這些內容,在教科書裡是找不到的。
另一本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書籍,是張戎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一直以來,在教科書裡的慈禧太后,都只會有以下的形象:干預朝政、禍國殃民、權力慾太重等。不過,本書作者卻為我們帶出慈禧太后的另外一面:慈禧獨有過去帝王沒有的智慧與能力:她意識到,那是個全球化初始的年代,不想落於人後,唯一之道就是奮發圖強,躋身現代文明的世界,由此,慈禧揭開了現代中國的序幕。這些觀點,雖然不是甚麼前所未有的新見解,但卻可以讓學生(甚至老師)有多一個角度來重新認識慈禧太后的功與過,以及其對歷史的影響。
還有,就是由日本人岡本隆司所寫的《袁世凱:左右近代中國的俗吏與強人》。這本書的內容,和上述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有點相似,都是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袁世凱的所作所為,以及其對歷史的影響。例如,書中說到:在近代中國政治人物中,袁世凱不僅被日本人形容為「梟雄」、「權謀者」,愛好權力、無節操,更被中國人將其與獨裁、賣國等污名畫上等號。然而,如果將他的一生還原至當時的脈絡之中,就會發現袁世凱的每一個政治決定,不僅都有其身處的特殊立場與時代背景,也均左右了近代中國的未來。這些觀點,可以讓我們對袁世凱有更全面和立體的認識,並非單單只有教科書上所說的賣國求榮的竊國大盜。
其實,每次批改讀書報告的時候,筆者也十分享受。為甚麼?因為在批改的過程中,能讓筆者有機會一次過看到幾十本書的重點內容,可以學到不少新的知識,可謂獲益良多。
希望這篇分享文章,可以吸引你們到圖書館或書店找一些歷史圖書來閱讀,實行開卷有益。
以下是本年度高中學生曾看過的部份書籍名單:
n
寧方剛:《八卦醫學史》
n
喻大華:《末代皇帝溥儀》
n
張戎:《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n
孫威軍:《孫中山:一代偉人不朽傳奇之風雲篇》
n
康才媛:《巾幗雄心:武則天》
n
溥儀:《我的前半生》
n
李之亮:《一本書讀懂宋朝》
n
習驊:《歷史的教訓》
n
林劍鳴:《秦漢史》
n
岡本隆司:《袁世凱:左右近代中國的俗吏與強人》
n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n
邱逸、葉德平:《戰鬥在香港:抗日老兵的口述故事》
n
馮元魁:《光緒皇帝傳》
n
吳浩然:《武則天的政治學》
n
Rius & Friends,《毛澤東思想淺介》
n
李開元:《秦謎》
n
賈英華:《末代皇帝的後半生》
n
牛貫傑:《原來李鴻章》
n
譚健鍬:《歷史課本沒有寫出的隱情》
n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閱讀課外書籍是提升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