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本屆(2015)卷一甲部選答題的關鍵詞分析

2(a)秦始皇在位期間,對外大力征討,並修建大型防禦工事。根據資料一,在答題簿內寫出這三個英文字母代表的邊疆民族名稱,以及數目字代表的防禦工事名稱。(4)
關鍵詞:「邊疆民族」、「防禦工事」
分析:題目已給予相當清楚的提示,同學只需要回憶秦國曾對哪些邊疆民族用兵即可,這裡的邊疆民族,分別是匈奴、百越和西南夷。至於「防禦工事」的提示更是明顯不過,在北方能防預外族的工事,只有一項,就是長城。

(b)根據資料二,並援引史實,析述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的原因。(6)
關鍵詞:「析述」、「原因」
分析:「析述」的意思是指分析和說明。這裡我們可從傳統因素和個人因素來說明。在傳統因素上,秦國自孝公推行商鞅變法後,已建立法治的傳統。在個人因素上,秦始皇面對戰國時期君權受到威脅的情況,故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法家治國的基礎。

總結:這兩題的問題難度不大,地圖題主要是記憶性問題,有關秦始皇軍事方面的措施。雖較「冷門」,但題問也是在合理的範圍內。至於「原因」一問,教科書也有清楚的說明,同學只要有所準備,也不致不懂回答。其實,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甲部的重點課題,同學應該精讀這部份作為應試的準備。

3(a)根據資料一,並援引史實,析論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15)
關鍵詞:「析論」、「負面影響」
分析:這題可謂沒有甚麼難度。為甚麼?因為在資料一中,已提及了有關的「負面影響」(導致鮮卑族分裂及沾染了漢人的毛病,失去原有的勇武精神)。同學只需把已有的相關知識,加以適當的史實,詳細說明便可以。

(b)根據資料二,並援引史實,闡述清初君主對漢族士人施行的高壓和懷柔措施。(10)
關鍵詞:「闡述」、「漢族士人」、「高壓和懷柔」
分析:同上題一樣,這題亦沒有甚麼難度。為甚麼?因為在資料二中,已提及了有關的「高至和懷柔措施」(大興文字獄、禁錮學術思想;大興文教,羅致人才,編纂圖書)。同學只需把已有的相關知識,加以適當的史實,詳細說明便可以。

總結:本題看似很容易,不過選擇的人一定不多。為甚麼?因為孝文帝漢化在上年度才出現過,故不少考生在「捉題目」的偏讀情況下,是不會再溫習的,因此,就算題目有多淺白,他們都不可能會選答的。另外,清初民族政策也不算是「熱門」題目,故也是同學會容易忽略的。考評局便喜歡這樣的「捉心理」,來一個「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心理戰,殺考生一個措手不及。所以,我一向鼓勵有能力的同學盡量多讀一點,若「好彩」遇上這類題目的話,選答這些它們是最容易取分的。此所謂「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是也!

4(a)你是否同意資料一的說法?試援引史實加以分析。(10)
關鍵詞:「是否同意」、「援引史實」、「分析」
分析:這是典型的觀點評論題。資料一指出,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因為唐玄宗長期信用少數民族將領所必然造成的結果。考問範圍是安史之亂的背景。若同學同意這觀點,則列舉有關史實,說明信用少數民族將領如何會導致安史之亂的出現;此外,還要反駁其他的觀點(例如外重內輕的軍事形勢、安祿山和楊國忠不和等觀點),用正反立論的方法,詳加說明。

(b)根據資料二,並援引史實,解釋安史之亂對唐代政局帶來的影響。(5)
關鍵詞:「解釋」、「唐代政局」、「影響」
分析:其實,資料已把安史之亂對唐代政局的影響清楚說明了:「其內亂則藩鎮也,其外患則吐蕃也」。同學只需援引相關史實,清楚說明藩鎮和吐蕃的為禍情況即可以。同學要留意的是題目只佔5分,故不用寫太多,每段三至四行便足夠了。

(c)承上題,除了資料二提及的影響外,安史之亂還為唐代政局帶來哪些負面的影響?(10)
關鍵詞:「提及的影響外」、「哪些負面的影響」
分析:本題的考問範圍是安史之亂對唐代的負面影響。除了「藩鎮割據」和「吐蕃入侵」之外,對唐代政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包括:「宦官為禍」、「破壞經濟」、「國威下降」等。同學只需要根據所學,列舉相關史實,清楚說明這些問題如何導致唐代有負面的影響便可以。

總結:估計這問題是最多考生選答的,因為安史之亂是本年度的「熱門」題目。另外,隋唐盛世至唐衰亡,一向都是師生們作重點教學和溫習的課題。這題難度不高,因為只考問安史之亂的背景和影響,沒有考問經過,十分「正路」。

綜合分析:
綜觀本年度甲部的選答題,三題也不算太難,而且也很「正路」。不過,在題目分佈方面,則太集中在「中間」部份,而忽略了「頭」(甲部課程的前半部份,即西周至春秋戰國沒有提問)和「尾」(甲部課程的下半部份,即宋元中央集權至明清君主集權)。預計來年的問題,「頭」「尾」部份會是重點,同學須多加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