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歷史有其必然性:西漢後期外戚專權的由來

當我教授王莽篡漢時,喜歡從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來解釋當中的原因。簡單來說,所謂歷史的必然性,就是指某一件歷史事件,因為種種的理由的綜合作用下,它必然會出現。(例如:漢室早有外戚專制的先例、漢武帝設立內朝。)所謂歷史的偶然性,就是指某一件歷史事件,在一些不期而遇的條件中發生。(例如:五德終始說的流行、王莽個人的表現。)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的出現,就有著歷史的必然性。

其實,對於外戚掌權的「必然性」,史家錢穆在《秦漢史》一書中,早有清楚詳細的解說。他說:「莽之篡漢,其憑藉於外戚之勢者,至厚至重,此其所由以默移漢祚,而使人心相安於不自覺也。」(《秦漢史》,東太圖書,頁273。)

錢穆在書中,大至分三部份來說明問題。

首先,分別從功臣、宗室與外戚三者的興衰起伏,論述漢初政情。高帝消除異姓諸侯,文帝時再奪諸將之權,功臣不再得勢。景帝時,七國之亂平定,宗室俯首聽命;而外戚唯囂張於呂后之時,呂后死,即遭剷除。故至武帝時,「漢之為漢者乃定,而中央帝室之尊嚴始確立」。

其次,武帝以及昭、宣之時,書生拜相,然其權勢已弱,皇帝孤立於上,與之共治天下者,以外戚為最宜。尤其是拔除擅權功臣之後,同姓宗室,不宜於內朝輔政,功臣與儒者,威望聲名均有所不足,「折而入於外戚之代興,此亦趨勢之自然,有所必至也。」

最後,元、成、哀、平之時,均信任外戚,雖然某些宦官與師傅頗受寵信,卻已無法與外戚抗衡。特別是成帝時,王氏幾乎完全掌控朝政,已為王莽之專權打下深厚基礎。「此其所由以默移漢祚,而使人心相安於不自覺也。」(參考張元《自學歷史》〈錢穆:西漢後期外戚用事的緣由〉)

多閱讀課外書,既可以增加課外知識有助學習,亦能夠提升個人的文化修養,可謂一舉兩得。錢穆的《秦漢史》和《國史大綱》都是優質的參考書,有助提升同學的歷史眼界和拓寬思想深度,多讀有益,不能錯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