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摘星秘笈: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記得多年前,我在講授對秦始皇的評價時,我問:「你們認為秦始皇的施政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呢?」XXX同學,請你回答。XXX同學翻了翻教科書,沉思一會,然說肯定地回答說:「我認為是功大於過。」我再問:「為甚麼?」同學回應說:「因為在教科書上,功有四點,過只得三點,所以是功大於過。」同學那「數學式」的回答,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究竟,評價歷史人物,是否真的用加減法來計算?是否功或過的「點多」,就是評價標準?當然不是啊!以下是以秦始皇的施政為例,和大家談談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首先,歷史人物的施政是否有開創性。在歷史上,每一位君主都有施政,可是,不是所有位君主都是被稱道,為甚麼?原因就是他的施政沒有特別,只是蕭規曹隨。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數百年的亂局,開創了統一的局面,在歷史上是可謂前無古人,單單是這一點,已對歷史有甚大的貢獻。此外,他開創了中央集權的管治模式,為後世君主制度奠下基礎。

其次,歷史人物的施政是否有影響性。之前的內容,重點是「開創」,而這裡的重點,則是「影響」。在影響方面,我們又可以細分施政對當時和後世兩部份。試看秦始皇的施政,如上述的中央集權政制,不但有開創性,而且更是推行二千多年,直到清朝滅亡才結束,可見其對歷史有深遠的影響。又如他的統一貨幣,那圓形方孔的半兩錢的形製,一至沿用至清亡。還有,統一文字的措施,影響至今日,可見其影響極其深遠。

還有,歷史人物的施政是否有普世價值。所謂普世價值,就是人類普遍認可的共同價值。有益的事物就有價值,對人類普遍有益的事物就是普世價值,例如那些與真、善、美等有關的事情。回看秦始皇的施政,在這方面就似乎未能達標了。他在位期間,東征西討、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加上嚴刑峻法,結果導致天怒人怨,加速秦朝的滅亡。

既然,秦始皇的施政功過也有,我們該怎樣評定秦始皇的施政是「功大於過」呢?當中便涉及衡量得失輕重的方法了。具體的衡量方法是怎樣?下次和各位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