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摘星秘笈:二零一三年文憑試第六題大解構(一)

國共關係,是經常在公開試出現的課題。今年,考評局就擬了一道有關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問題。(完整的題目可參考文憑試試題)

這題目提供了兩則資料:

資料一:「1927413日北京《晨報》的報道」

資料二:「19361213日西安《解放日報》標題一則」

題目有兩題:

第一問:要求考生根據兩則資料的內容,分析國共關係的變化,佔10分;

第二問:要求考生根據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歷史,評論國共關係是否有利則合作,無利則分裂,佔15分。

有關第一問,大家需要留意題目的關鍵詞:「變化」。甚麼是變化?即由一種情況轉變到另一種情況。例如:由好到壞或由壞到好、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等。本題所問,就是考問國共關係有甚麼轉變。因此,答案有兩部份,即事件發生「之前」和「之後」的情況。

明白了題目要求之後,我們便要嘗試從資料中尋找有效訊息來回答。

同學在閱讀資料時,首先要留意的就是標題,因為它往往提供了很重要的作答線索。而標題之中,年份就更為重要,它提示了某件史事發生的年份,有助我們知道資料內容與哪一件史事有關。

根據資料一,是講述蔣介石在19274月「清黨」的概況。因此,我們只要參考資料和引用相關史實,把國共兩黨在「清黨」前的合作的關係,變成「清黨」後的分裂關係即可。資料二是有關「西安事變」的報道。同樣,我們只要參考資料和引用相關史實,把國共兩黨在「西安事變」前的分裂關係,變成「西安事變」後的合作關係即可。

這題的作答重點如下:

u           說明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確立「聯俄、容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成立黃埔軍校和之後一同北伐等的事宜。

u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清黨後,國共兩黨公開決裂,共產黨組成紅軍和成立根據地,與國民黨進行展開長達十年的武裝鬥爭。

u           1930年至1934年,國民黨五次圍剿共產黨,迫使共產黨放棄根據地井岡山,展開二萬五千里長征,直至1935年共產黨在陝北延安再次成立根據地。

u           193612月,張學良發動兵諫,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史稱「西安事變」。

u           「七七事變」爆發後,國共兩黨聯合抗日。

至於第二問應該怎樣回答?下次告訴大家。(待續)
 



19361213日《西北文化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