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不是這樣寫的!
平心而論,在教科書裡,都只是把上述的維新運動失敗原因點列,略加說明便完結了。
這樣,又難怪同學未能作出適當的反駁。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後來,筆者在互聯網上搜尋有關資料,略加整理,預備在課堂上教授他們如何反駁另一觀點的方法。
其實,要反駁袁世凱出賣維新派導致新政失敗的說法也不困難,問題是大家能否找到有力的證據。若要反駁上述的看法,可以這樣回應:
有人會認為袁世凱不出賣維新派,維新運動便不會失敗,這只是錯覺而已。(點出觀點有所不足)
首先,從計劃政變的時間先來看:慈禧太后早在光緒帝會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前夕,就已從頤和園返回紫禁城,光緒帝與伊藤會面時,已失人身自由,袁世凱向榮祿「投誠」,只是後來的事。故從時間先後來看,是先有慈禧對付光緒帝,之後才有袁世凱的告密。由此看來,袁世凱的告密便變得不是「關鍵」了,而告密一事,最多只是加速了政變的發生而已。(以「綱領句」點出本段重點,援引史實,從時間角度來指出「告密」一事與維新失敗無直接關係。)
另外,從比較雙方實力來看:當時榮祿受慈禧任命當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指揮聶士成,董福祥,宋慶,馬玉昆和袁世凱五支軍隊。袁世凱縱使肯出兵「勤王」,也絕對不能敵得過北洋其他軍隊和京中旗兵的。由於帝黨和后黨力量懸殊,維新派根本不是保守派的對手,故此在維新運動失敗一事上,袁世凱向榮祿告密這個舉措,就顯得微不足道了。(以「綱領句」點出本段重點,援引史實,從雙方實力角度來證明,縱然袁氏支持皇帝,也無力與太后抗衡。)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只要平日多看書,多做筆記,多動腦筋思考,那麼學習歷史科就變得事半功倍了。(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