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我最喜愛任教的級別是…

多年來從事教學工作,無論是以往的中一至中七學制,抑或現今的中一至中六課程,筆者均曾任教各級。在眾多年級之中,最喜愛的仍是中三級。

初中一、二的課程側重古代史,年代久遠,學生較難產生共鳴,且相關影像教材有限,吸引力較低;至於高中課程,受公開考試限制及長期課時不足所困,在教學上較有壓力,難以推行多元化教學(即使有時間,也往往用來操練試卷)。
相比之下,中三級的課程則充滿教學的靈活性與趣味性。
以2020年前的課綱為例,中三級由滿清入關講起,至改革開放止。這段時期是近代中國面臨百年巨變的關鍵時刻,歷史事件跌宕起伏,人物風雲際會,氣勢磅礡。學生透過課堂學習,不僅能認識國史發展,更能從中體會民族命運與擔當,培養愛國情懷,增強身份認同。
隨著近代科技進步,該時期留存了大量照片與影像資料,教師可藉此製作直觀而生動的教材,加深學生的歷史認識。教材內容豐富,也為擬題提供多樣可能,例如漫畫題、圖片題等,有助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為升讀高中打好基礎。
尤為寶貴的是,至今仍保留不少歷史遺跡,教師有機會帶領學生到場實地考察,讓歷史走出課室,拉近與現實的距離,提升學習興趣。
(圖片:帶領學生參觀孫中山紀念館)


當年,筆者正因這些條件有利,以《香港歷史1841–1945》為題設計校本課程,並於中三級推行,教學成效理想,更獲教育局頒發嘉許狀。(之前短篇已有提及)

當然,各年級課程皆有其獨特之處。若老師願意投入心思、精心設計,任何級別都能締造精彩的教與學經歷。不過,從教學彈性與學生參與度角度來看,中三級的課程確實較為理想。
不知各位同學與老師,又偏愛哪一級的中史課程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