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學生習慣透過「睇片」學習的新時代,如何喚起他們對歷史的興趣、甚至激發他們主動閱讀書籍,確實是一項挑戰。
然而,閱讀的力量正正是培養自主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早在手機尚未主宰學生生活的年代,筆者和歷史科科主任合作,曾邀請著名推廣閱讀的教育工作者范建梅老師,親臨校園主持校會,向學生分享閱讀心得並推介優秀書籍。那次活動至今仍歷歷在目——演說全程氣氛熱烈、學生投入其中、積極發問,氣氛幾近沸騰。更令人振奮的是,講座結束後,眾多初中生毫不猶豫地奔往圖書館,不惜攀爬五層樓梯,只為借閱或購買講座中提到的書籍。這份對歷史書籍的熱情和行動力,實在前所未見。
究竟范老師如何引發學生的閱讀熱忱?秘訣出奇地簡單——說故事。她在介紹書籍時,總是挑選書中最精彩的部分,以生動語言與流暢技巧,繪形繪聲地呈現故事內容。當敘述至高潮處時,又巧妙地停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自行翻閱書籍,一探究竟。這種方法讓學生不只是聽故事,而是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主動閱讀、深入探索的學習習慣。故事,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共鳴點。無論大人或小孩,都難以抗拒精彩故事的吸引力。因此,若學校希望推廣閱讀文化,不妨考慮由科任老師或學生在午膳、校會時間舉行閱讀分享會。透過這些講座,不僅可提升同學對閱讀的興趣,更能啟發他們主動探索知識、逐步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