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考試在即應該採取甚麼溫習策略

聖誕佳節當前,假期在即,同學心情一定十分興奮。

如果已經考完上學期試的同學們,當然可以無憂無慮地好好享受一下十多天的假期;相反,若還未考試的同學,則要好好地利用假期,為考試作好準備,以爭取佳績。

上星期某天,筆者收到一位同學在中史教室的留言,稱在剛剛結束的中六模擬試表現有點失準,不知如何準備應該才好。

其中一個重點問題是:「貼題溫又害怕貼不中,全部溫又怕廣而不深。」

相信,這個問題,也是普遍同學的問題吧。

所以,筆者嘗試在這裡和各位分享個人的一點看法。

坦白說,中史科的考核範圍,真的「繁、多、雜、亂」,這是無可諱言的。(怪不得越來越少人修讀中史科。)要在短時間之內準備全部的課程範圍,實在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要選擇性地「貼題目」,是在所難免。

不過,若真的「貼題目」,又害怕如今年的題目一樣,很多都是「冷門」題。(當然,這裡的所謂「冷門」,只是我們的個人看法,考評局不會承認的;況且,在考核範圍之內的課題,就可以考問。)到時候,見到這些題目,唯有望而興嘆。

究竟,如何準備才好呢?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凡事都有兩面的。

正如同學所言:「貼題溫又害怕貼不中,全部溫又怕廣而不深。」

要「貼中題目」?談何容易,你能夠「貼中」某一個課題,已經了不起了。不過,就算「貼中題」,都未必一定懂得回答,因為那題目可能是很深,或者是一題25分的,難度可能很高。勉強答,可能得不償失。

「全部溫習」,又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若勉強溫習,雖能做到全面、夠廣,但在深度方面,則定會有所不足。況且,近年一些常見的填充題,都要求對某史事有深入的認識,若只泛泛而讀,是不可能有好成績的。

基於以上的兩難,筆者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就是選擇重點範圍作深入的、詳細的溫習。所謂「重點範圍」是如何找出的?就是跟據過去數年的歷屆試題的擬題趨勢,作出規劃,從而鎖定今年的「熱門範圍」。(請留意,這裡一直強調的是「範圍」,而不是題目,兩者是有分別的。)

範圍鎮定後,當然是要作詳細而深入的溫習,要做到「倒背如流」就最好。

之後,相對不是「熱門範圍」的課題,我們就只好「略讀」,對史事有一個簡單的、基本的認識便算了。

為甚麼要這樣的規劃?

首先,這個「重點範圍」是包括了:必答題和選擇題的題目。若真的「咁好彩」,給我們「貼中」,當然就最好。

不過,萬一我們「貼唔中」的話,也可以有一些基本的、簡單的歷史概念來回答問題,尤其是必答題。

正如今年為例,就算我們事前沒有對兩漢戚宦相爭及五四運動有深入的準備,若只有簡單的、基本的歷史概念的話,則在資料的輔助之下,也可以應付得來的。相反,若我們只「貼題目」,則這些「冷門」題目就一定不會理會,是「零溫習」,就會變得毫無概念,就算有資料的輔助,也不可能作出準確的回應。結果將會如何?不問而知了。

所以,筆者建議大家:

「重點範圍」:作詳細、深入的溫習,必須做到「倒背如流」;

「其他範圍」(或所謂的「冷門題目」):作簡單的溫習,以求有基本的認識。

以上所言,也許還不是最理想的溫習方法,但總比「貼題目」和「溫全部」的方法較為可取和可行的。

希望可以幫助中六同學應付考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