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溫習課點滴(一)

現在,相信各位中六級同學已完所有的公開試課程,老師正在為大家進行應試訓練,是嗎?

早前,筆者便為中六學生進行應試操練。當時,選擇了某年的公開試題目,資料和問題如下:


 由於這是會考年代的題目,故佔分比較少。不過,現在只要把分數增加,也可以成為現在文憑試的考問題目。

若以「公式」來解構(a)問題,它應該是這樣的:

AààB

A是「南京條約」,B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AB之間有甚麼關係,即A如何導至B的出現,亦即是《南京條約》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甚麼影響。(只要大家細心分析歷屆試題,便會發現這是考評局經常使用的擬題「公式」。)

根據筆者的經驗所見,一般同學在回答時,都會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引用史實。他們在作答時,會不斷重複「賠償款項」會怎樣怎樣,但是,這個「賠償款項」的具體內容是甚麼卻欠奉。其實,這已犯了作答的大忌---欠缺史實。要怎樣的回答才算正確?

首先,應該是清楚說出「賠償款項」是甚麼,即中國賠償英國2100萬銀元,之後才說明這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甚麼影響,即中國須給予英國賠償白銀,使中國損失大量的銀元,造成銀貴錢賤的現象。同理,「五口通商」的答案是: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打破了閉關政策,洋貨得以從通商港口大量流入中國,擴大商品市場。「協定關稅」的答案是:由於稅率由中英兩國共合協議,故英國貨物進出中國海關時,中國喪失關稅主權。由於缺乏關稅的保護,洋貨可以用較低的售價在中國傾銷,打擊中國工商業發展,令民生日困。

至於(b)題怎樣回答?下次再和各位詳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