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和中四選修中史的同學出席香港科學館為西洋奇器而設的專題講座:「中國科學史學術講座」,講者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馮錦榮副教授。馮教授以「從崇禎皇帝到康熙皇帝:明清宮廷與西洋科學」為題,透過文字和圖片資料,清楚介紹他的研究成果。
馮教受認為明末清初,中國科學之所以不發達,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西洋的科學知識被皇家壟斷了。據他的研究發現,收藏在故宮(即當年紫禁城)府庫之中的西洋科技儀器或書籍,基本上都是當時世界最新的產物。可惜,皇帝只當是「西洋奇器」,以鑑賞的心態來把它們珍藏起來,禁絕流入民間。所以,當時西洋傳教士帶來的最新科技,就只能被珍而重之的擺放在皇家庫藏當中,若遇上「識貨之人」如康熙皇帝,才得以發揮,展露一下。可惜,懂得欣賞西洋科技的中國皇帝不多,而把它們加以推廣的,更是絕無一人。馮教授視這種現象為學術的壟斷。西洋科技被皇家所壟斷,不能輕易流入民間。從此,中國便失去了一個學習和推廣西洋科技的機會。中國科技便漸漸落後於世界,最終自食其果,被西方的船堅砲利打開中國緊閉的門戶,開始被列強入侵的歲月。
馮教授的講座內容,正正就是想回應著名的「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難題」由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李約瑟以中國科技史研究的傑出貢獻成為權威,並在其編著的十五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正式提出此問題,其主題是:「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一九七六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士•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很多人把李約瑟難題進一步推廣,出現「中國近代科學為什麼落後」、「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後了」等問題。
雖然,講座內容對於中四同學也許有一點難度,但是可以讓同學擴闊眼界,知道歷史研究是一回怎樣的事,明白研究的範圍可以無所不包,並不局限於教科書上的朝代興衰史。希望這次難得的經歷能在同學的心裡埋下種子,待日後開心結果。
(圖片說明:康熙皇帝與西洋傳教士南懷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