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與老師分享:中史課導言五則


因為學習需要靠動機來推動,而動機又需要趣興來產生,所以如何一開始就令學生對所學產生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學生都會覺得中國歷史科是很沉悶的。要令學生對中國歷史課產生興趣,老師就得要在課堂的導言上花一點心思。究竟甚麼的導言可以吸引學生,增加學習興趣?

.謎語式導言。老師在講授「秦末民變」一節時,可以先給學生兩個人物謎語:「捷報」(答案:陳述勝利,即陳勝)和「不說話」(答案:「唔講」,即吳廣),讓他們猜是何人。當有學生猜中是陳勝和吳廣之後,老師便可以圍繞這兩個人物向學生發問問題,引入課題。謎語式導言的好處是既能創造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又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印象。

.成語式導言。老師在講授「淝水之戰」的時候,首先將「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板書在黑板上,然後問學生是否知道它們的由來,透過學生對成語的講述,導入課題。使用成語式導言引入新課的好處是能有效地利用學生的知識遷移,較快地轉移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詩歌式導言。在講授「唐代安史之亂」的時候,老師可引用白居易《長恨歌》中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由詩句談起安史之亂的原因,再轉入課文的分析。詩歌式導言的優點是自然生動,具吸引力,有助課堂的順利展開。

.議論式導言。這種導言適宜用於對所學課題已有基礎的學生身上。如老師在講授「秦始皇的統治措施」一節時,就可以將學生分作正反兩部分,然後問他們:「秦始皇是明君還是暴君?」讓正反兩方爭論一番後才引入課題。議論式導言的作用是透過正反兩方的爭論,帶動學生思問題,並增加對課堂的投入感。

.材料式導言。即運用史料作為導言。如在講授「義和團事件」一節時,老師可引用義和團的《請仙師咒》:「快馬一鞭,西山老君,一指天門動,一指地門開,要學武藝請仙師來。」著學生分析義和團是一個怎樣的組織,以此引入課題。材料式導言的好處是借著一些特別的、有趣的材料來吸引學生,引起注意。此外,這種導言亦有助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綜合而言,中國歷史課的導言還有很多,例如:教具式導言、歌曲式導言、圖示式導言等等。最重要的,還是老師要因應不同的課題,靈活變化、運用。這樣,才能引起興趣,激發動機,有利學習。
 
註:這是我多年前寫的小文章,無意中在舊檔案中發現,現在把它重新貼出,與各位任教中史科的同工分享。祝教學順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