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書展,筆者沒有買過一本書。為何?因為平日已買得不少了,所以展場內的書籍,大部分都似曾相識,欠缺驚喜。
今日,想和大家分享這套好書。
這套由新雅出版的歷史圖書:《中國歷史之旅》,早在一九九七年面世時,筆者已十分喜歡,並幫學校的圖書館購入,供同學閱讀。事實上,這套圖書亦十分受同學的歡迎,經常有人借閱,尤其是在需要繳交讀書報告的日子。
去年年底開始,出版社把它重新編排,加入精美的彩色插圖,除了加強讀者視覺的享受外,更有助配合文字說明,對書中的故事和人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此外,是次改版,又加入了「思考角」和「知多一點」兩大內容,與讀者一起分享對歷史故事的看法和觀點,一起思索前人的事蹟對我們有甚麼啟示,還有延伸知識、談談一些典故的出處和古今意味等,讓讀者可以自己獨特的角度,細味歷史,論人論事。新版的這些項目,大大地豐富了書本的內容,並提升了學術價值,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新嘗試。
全書共分八冊,由遠古時代開始,一直至滿清滅亡,每冊都有不少於二十個專題故事,即是說,若讀者能夠把八冊看完的話,便縱覽了上下五千年一百六十多個歷史故事,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會有概括的認識和達到一定的水平。
筆者一向認為:「歷史的趣味,往往藏在細節之中。」因此,常常和各位推介歷史故事書,不論程度的深淺。課堂上的歷史,往往因為要配合考試的需要,故流於資料化,而缺乏趣味;另外,又由於受到課時的限制,老師往往要「趕進度」,因而未能和學生詳細交代史事發展的始末。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校的歷史教育,便把歷史原有的濃厚的趣味性、吸引力,日削月割,以至於無有。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怎能吸引學生來修讀歷史科呢?怪不得有不少的人也說,他們對歷史產生興趣的開始,就是在沒有再修讀歷史的時候。究竟,香港的教育制度發生了甚麼事?出了甚麼問題?
清代學者龔自珍曾經說過:「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若繼續讓這種現象發展下去,我們的下一代對以前的事情一無所知,則國民身分認同從何談起?這實在是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值得當權者深思。
也許,筆者的牢騷話說得太多了。
總之,《中國歷史之旅》定能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歷史的長河,規探數千年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梗概。
各位同學、老師或者家長,都可以趁著假期,買這套書來看看,對增長歷史知識甚有幫助。裡面的內容,較電視劇還要精彩呢!
各位同學、老師或者家長,都可以趁著假期,買這套書來看看,對增長歷史知識甚有幫助。裡面的內容,較電視劇還要精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