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跟大家分析過一道題形簡單,但容易失分的題目。
今天,沿用上一次的資料,再解構另一問題。
資料如下圖:
題目:根據資料,孫中山對晚清革命運動有甚麼貢獻?試參考資料二,並援引史實加以析述。
l 留意關鍵詞
這裡的關鍵詞是「貢獻」,「參考」和「析述」。
l 「貢獻」:是指答案內容的要求
l 「參考」:是指如何使用資料
l 「析述」:是指解釋答案的方式
l 解讀資料
資料二的圖一:孫中山在興中會的誓詞中明言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是要推翻滿洲人的統治。
資料二的圖二:光復會誓詞:「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同樣是以推翻清廷為己任。
l 回應問題
相信,大家都會清清楚楚地見到圖一,有關孫中山對革命的貢獻:創立了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
不過,圖二呢?
應該有很多的同學,都見不到這與孫中山有甚麼關係吧。
這時,大家便要留意題目其中一個關鍵詞:「參考」了。
所謂「參考」,就是指藉著資料的提示,再援引已有的知識,把問題加以說明。
如本題,大家見到的,是資料一有提及的:
資料(圖一) |
(從資料可見到的)貢獻 |
興中會誓詞 |
創立革命組織 |
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 |
提出革命口號/綱領 |
而所謂的「見不見之形」,就是透過資料的提示/暗示,寫出其他與孫中山有關的對革命的貢獻。
例如:
資料(圖二) |
(從資料聯想到的)貢獻 |
光復會誓詞 |
孫中山在1905年,聯合光復會和華興會,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團結了/壯大了革命的力量,並積極策動多次起義,成功推翻滿清政府。 |
「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 |
孫中山在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提出「三民主義」,以民族、民權、民生作為革命目的,進一步完善革命理論,並團結革命力量。 |
l 見不見之形
從圖二「可見」的資料中,聯想到孫中山對革命的不同貢獻,便是「見不見之形」了,這亦是提問語「參考資料」的作答方法。
同學必須借著資料的提示,聯想到(「見」)資料之外的其他答案(「不見之形」)。
這個看似很玄的說法,其實一點也不高深,只要同學對相關課題的內容有充分的認識;再加上一點的思考,做到觸類旁通就可以解決問題。
再延伸而言,既然資料只是用來「參考」,即答案內容可以超出資料以外的範圍,因此,其他有關孫中山對革命的貢獻,諸如:向海外宣傳革命、爭取外國支持,以及籌務革命經費等等,都是需要提及的。
l 「參考」與「根據」
值得一提的是:提問語「參考」與「根據」,兩者是有分別的。
「參考」是可以在資料以外,援引其他相關的資料來作答的;而「根據」則只能援引資料的內容回應,不能超出這個範圍。
所以,大家必須小心審題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