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一本好書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讀余紫榴《龍的根中國史話五千年》

早前,筆者在報章上看到有關《龍的根中國史話五千年》(香港:商務印書館,2016年。)

的推介文章,令筆者重新關注這本書。

為甚麼筆者會說是「重新關注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已出版了一段時間,而當時筆者未有細讀,故只當它是一本普通的通史書看待,沒加留意。

顧名思義,《龍的根中國史話五千年》是一本歷史書;其實,這本書本身也算是「歷史」。
為甚麼?

因為這不是一本新著作,早在三十多年前(1983年初版)這本書已面世,現在只是把它重新再版而已。

根據書首「編者的話」所言,這本書的出現是有其歷史背景的。

話說,當年正值全球華人發動保衛釣魚台運動,反對日本妄稱擁有該島主權。香港學生、海外留學生,都想對中國有多一點的認識,對國家的歷史文化有多一點的理解,於是作者便執筆編寫了這本史話。

全書共分四大部分,分別是:「民族的根源」、「中國歷代政治人物」、「中國學術思想文化」,以及「中國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

上述四個範籌,基本上已涵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各個方面了,可謂自成體系。

l   「民族的根源」:講歷史,必須追源溯始,認識民族源流。

l   「中國歷代政治人物」:歷史是由人事構成,故必須從人物說起。

l   「中國學術思想文化」:思想指導人的行為,因此有必要認識這些年來中國人的所思所想。

l   「中國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科技的發展帶動社會、經濟的進步,故欲了解某一時期的發展面貌,這部分不可不知。

「停課」(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期間,筆者再重溫了這本書。

筆者認為,全書最吸引的部分,就是「中國歷代政治人物」。

當大家閱讀書裡不同人物的經歷時,就如同在觀看電視連續劇一樣,劇情曲折,充滿傳奇。例如:

l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作者把當時正面曹操八十萬大軍壓境下,依然臨危不亂,為孫權力陳利害,建議聯劉抗曹的諸葛亮的智者形象,躍然紙上,活現在讀者的眼前。

l   「隋煬帝——暴政亡國」:作者透過列陳史實,把煬帝的種種暴政呈現出來,讓人清楚地明白「因果報應」的道理,結果隋朝速亡。

l   「張居正——變法革新」:書中提到的張居正,以首輔身分主持大刀闊斧的改革,結果得罪人多,改革措施雖能有一時之效,但到最他死後不但新政被廢止,還禍及後代。這除了令人嘆息唏噓之外,還叫人理性地思考一位改革者在推行變革時所要顧及的方方面面,不能不理會環境的局限。

書中的人物,按時序先後出場,雖然每一位人物都獨立成篇,但史事前後連貫,令讀者對歷史發展有整體的認識。

另外,每篇故事結構完整,書末往往能夠總結教訓,發人深省。

比如:在「項羽與劉邦」一篇裡,作者在篇末便總結了劉成項敗的主要原因,作者說:

 從軍事實力而言。劉邦遠不是項羽的對手,但他得到當時廣大人民,特別是關中人民的支持。加上蕭何對關中的經營,使劉邦有關中根據地為堅強的後盾。此外,劉邦能不拘一格用人,如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樊是狗屠,周勃是鼓手,灌嬰是布販,韓信是游民,而蕭何、曹參等是秦的下級官,都被劉邦恰當地任用,使各盡其長。劉邦又能知己知彼,自知憑勇力鬥不過項羽,故採取避其所長,攻其所短的策略,與項羽門智不鬥力。而項羽是一介武夫,雖然身經百戰,所向披靡,但他作風殘暴,不能知人善用,任意殘虐百姓,失去民心,特別是他恢復分封制度,達反歷史發展規律。項羽失道寡助,終於徹底失敗。(P.67

 雖然,這個「劉成項敗」的歷史教訓流傳千古,但是,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當中的道理呢?

書中共修錄了四十四位歷朝的大時代人物。

他們是誰?

他們有哪些經歷?

就留待大家自行尋找吧。

這本書雖然成於三十多年前,但是人物故事吸引,加上有大量的精美的插圖,令人閱讀起來趣味盎然。

總之,那些永遠說不完的故事,就是歷史最迷人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