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泛指過去了的人和事;「未來」是一般指將來發生的事。
可是,筆者卻告訴你:「從學習歷史培養預知未來的識見。」
大家可能會覺得「歷史」與「未來」,完全是兩碼子的事,怎能混為一談呢?
不是沒有可能,反相是絕對可以做到。
不信?
且看「師公」錢穆怎樣說。
「師兄」葉龍在《錢穆講中國史》第五章〈隋唐時期〉記錄了錢穆以下的一段議論:
歷史要看其是否走上坡路,抑是走下坡路,窮的在向上跑,富的在倒下去,是有所不同的,受教育的中國人不爭氣,領導人不行,過去美國看不起中國,看重日本,故今日吃虧了。
路一走正,國家民族便很快變為富強。歷史不能看現狀,是看趨向,如看現狀,則煬帝又富又強,卻一路走下坡,唐太宗卻從低處往上進。做人也如此,要比趨向,看勢頭,百年來中國人只懂得現狀,中國決不比西方差,中國人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歷史,現狀無法回轉,但趨向可以回轉。(葉龍:《錢穆講中國史》,P.69)
這一段話,出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課堂講授之中。
在六十多年後的今天,這番話竟然一一說中了,實在令人佩服「師公」的真知卓見。
為甚麼「師公」能預見未來六十年後的國情?
是他從龜卜得知?
還是他有「通天眼」看見未來?
非也!
「師公」有的,就是他從歷史研究裡,學會了看事物的方法(「法眼」)——不看現狀,要看趨向。
只要我們掌握了事情發展的規律,就像開了「天眼」一樣,能夠「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未來。
只有從歷史學習中,掌握了「歷史」發展的規律,才能把「現在」當下的事情看得清楚;亦只有這樣,才能立足現狀,預見「未來」。
這種「看通看透」事情的真知卓見,唯有透過學習歷史,才可以獲得。
怪不得,有不少身處領導階層的決策者,都會喜愛閱讀歷史書籍了。
誰說「歷史無用」呢?
說「歷史無用」的人,其實是自己不懂得讀歷史,不懂得從歷史中汲取經驗,不懂得思考問題而已。
活在當今世情瞬息萬變的時代,誰能掌握這種「不看現狀,要看趨向」的思維方式,誰就可以快人一步「看見未來」,早著先機。
同學們,你們懂得怎樣做吧!
感謝葉龍君為我們詳細地記載了錢穆在課堂上的精彩論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