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 星期五

DSE中史20192b大解構

²  2019_2b

資料:改寫自鄭欽仁等編著《魏晉南北朝史》和傅樂成《中國通史》

原因一:南朝的君主多半是具有實力者,他們不願與門閥共治,因此紛紛採取削奪門閥權力、強化君權的做法,如此便造成門閥的衰微。

 

原因二:南朝世族的暮氣益深,擅長政事的業已絕少,知兵者更不可得。因此軍政實權都落入寒門之手,世族在政治上變成擺設。

 

南朝時期士族由盛轉衰,你認為資料二哪一個原因較為重要?試援引史實,加以析論。(15)

 

這是典型的「觀點評論」題。

 

l   留意題目的關鍵詞

這裡的關鍵詞是:「哪一個原因較為重要」。

同學,必須在原因一或原因二中,選擇一個「較為重要」的,詳加說明;此外,亦要反駁另一個原因為何不重要;亦即是要有「駁論」

 

l   解讀資料的觀點

原因一的意思,是指士族由盛轉衰,是由於外因——南朝君主強加打壓所致。

原因二的意思,是指士族由盛轉衰,是由於內因——士族本身的腐化所致。

 

l   組織答案

原則上,同學認同哪一個觀點,都沒有所謂的,只要「擺事實,講道理」,援引相關史實,加以證明己見便可以;

當然,還有「駁論」。

「駁論」,是最難的,因為這是教科書所沒有的,因此便要同學作臨場的發揮,用事實來否定這個說法。(這裡是難點,最容易失分。)

 

以下是作一示範:

考生同意原因二「士族腐化」影響較大,可循以下思路析論:

l   士族腐化,令寒庶有機會參與軍政,進而奪取政權,所以士族本身的腐化才是士族勢衰的重要原因。因為南朝士族本為高官顯宦,卻自命清高,為官以清閒為要,不理政事,終日清談,只知縱情飲酒、服葯、醉心於奢靡豪華的生活,失去支持政權的作用,地位由是轉衰。而且他們鄙視軍旅工作,不樂居武職,得不到東晉士放那樣的武力保障,政權逐漸落入寒門手中。可見,君主出身寒庶,只令君主有削弱士族劫力的動機,但更重要的是士族本身腐化,給予君主機會,所以士族本身旳問題才是最關鍵。

l   有人認為原因一較為重要,因為南朝四代開國君主劉裕、蕭道成、蕭衍和陳霸先都是寒門出身,因此對士族壟斷朝政有所不滿,奪位後刻意削弱士族的特權,令到士族由盛轉衰。例如:軍事上,宋朝劉裕曾派宗室出鎮諸州,去除士族掌握軍權的威脅。經濟上,他又行土斷法,取消僑置郡縣的特權,使南渡士民與南方土著待遇相同。政治上,齊朝蕭道成以寒門出任中書舍人一職,並提高中書舍人的權力,令士族對政治影響力大減。但假若士族本身不腐化,仍然維持東晉時期的強勢力領導,寒門將領根本就沒有機會奪權,所以士族腐化才是重要因素。

 

l   答案分析

以上的作答示範,第一段是正論:即說明「士族腐化」如何導致士族「由盛轉衰」。士族自命清高,鄙事軍職無心事事,因而壟斷政權的機會與能力。

第二段是「駁論」:援引若干史實,說明南朝君主對士族所實施的打壓行動;然而,若士族本身有一定的實力的話,他們仍然在政治上佔有重要位置這些措施是不能夠動搖他們的。

只有運用「正反立論」的方法,才可以把問題準確地回應。

 

l   常犯毛病

同學在這類問題常犯的毛病,是反駁無力,或者反駁欠對應性。

反駁無力:是指同學未能提出有力的史實(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說法。

反駁欠對應性:意思是指同學有提出「駁論」,但是所反駁的觀點,卻非資料所規定的那個。這類的

以上兩類的毛病,雖然在作答上是有「駁論」的格式,但由於欠缺具體的、準確的內容來加以闡述,故此和沒有「駁論」的分別不大,大大地影響了評分。

所以,在回應問題時,除了有正確的作答「形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準確的「內容」,各位同學必須留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