² 2019_2a
早前,因為受到疫情影響而有一段長時間停課了,筆者為了應付網上教學,故一直沒有時間和大家分享2019年的中史題目。
近日,因為有多一點空餘時間,故和大家回顧一下上年度的問題,順便為今年度的公開試作好準備。
此話何解?
因為今年度出現過的題目,理論上在下年度再出現的機會是相對較少的,所以,回看上一年度的題目,就較為有參考價值。
近年,考評局的擬題方法,都是在資料內,已提供了答案的作答方向和內容大要;只要同學能夠細心在資料中,找出有效的作答訊息,加入教科書中有關的內容,作出相應的闡述,便可以順利地回應題目。
且看以下一例:
資料:改寫自樊樹志《國史概要》和傅樂成《中國通史》
十六國時期,隨著騎馬民族的南下,把畜牧及其他生產技術帶到中原地區。隨著胡漢雜居,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廣。 北魏孝文帝認為鮮卑人漢化的程度,尚不夠徹底,因此頒行許多有關漢化的措施,其重要者如下:禁止胡語,禁止歸葬,改變姓氏。 |
根據資料一,並援引史實,闡述十六國至北朝時期漢胡融和概況。(10分)
l
在資料內找出有效的作答訊息
找出有效訊息的方法:
原則上,一段文字,一個重點。
因此,在這段資料裡,就會有兩個重點。
第一段的重點:
北方的騎馬民族,「把畜牧及其他生產技術帶到中原地區……,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廣。」
即是:北方的胡族,把他們的生產技術、生活習慣等,帶到中原,從而影響漢族。
第二段的重點:
北魏孝文帝認為鮮卑人漢化的程度,尚不夠徹底,因此頒行許多有關漢化的措施。重點有:「禁止胡語,禁止歸葬,改變姓氏」。
即是,要同學把以下三項:「禁止胡語,禁止歸葬,改變姓氏」,作重點說明。
l
依據訊息提示加以補充說明
有了這個重點提示後,同學便需要把從教科書裡學到的相關文字寫出,作為這段資料的補充說明。
答案參考: 胡族文化影響漢族的例子: l 把畜牧及其他生產技術帶到中原地區:胡族飼養和役使牲畜的經驗,漸漸被漢人吸收。 l 大量胡物胡俗在中原推廣:胡歌、胡樂、胡舞等傳入,令中原文學、音樂更加多姿多彩。胡床自忠而南廣泛流行,改變了漢人過去席地而坐的習慣,轉為垂足而坐。漢人仿效胡人的部分生活習俗,如穿著胡服,吃胡餅、胡飯、燒烤獸肉等。 |
答案參考: 北魏孝文帝全推行漢化的重要措施如下: l 禁止胡語:規定凡三十歲以下士民,不准再說鮮卑語,必須改說漢語;三十歲以上者,容許慢慢適應。官吏在朝廷上禁止仗使用鮮卑語,違者一律免官。 l 禁止歸葬:洛陽的鮮卑人死後在南方安葬,棺柩不得送回北方,於是南遷者的原有籍貫,均改為河南洛陽人。 l 改變姓氏:把鮮卑的複姓改為單字漢姓,皇室由拓跋改為元,其餘百多個胡姓亦要改漢姓,如獨孤改為劉、步六孤改為陸等。 |
當然,以上的答案只是基本的內容,同學必須援引相關史,作出詳細的說明,才可以取得高分吧。
這一類題目,是最容易處理的,同學只需要根據資料的重點,作出相應的補充說明便可以,沒有太大的難度。
話雖如此,但是這類題目,往往會讓一些粗心大意的同學失分的。
為甚麼?
因為,若不小心閱讀資料,便不能把有效的作答訊息抓住;這時,便會「答漏」重點了。
這是大家必須留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