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摘星秘笈:如何回答資料題

近年,在公開試的題目裡,經常會出現以上這類題目:

首先,擬題者會給考生一段資料,然後就著資料內容的提示,回答一道問題。

通常,在這段資料裡,已具備了答案的大綱,考生只需要把資料中的有效訊息摘下來,之後再根據所學,把這些有效訊息作出鋪陳闡述即可。

現給大家一個例子:

 資料一:

漢武帝繼承了漢高祖以來,數十年休養生息所累積的國家資源,對內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下中央集權官僚體制運作的理論與方法,對外則連年發兵征討匈奴,開拓四裔,使大漢聲威遠播,國勢達於頂峰。而在一片繁華景象中,財政短絀、外戚干政的亂源卻悄然伏下。(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有言漢武帝之施政,關係漢室興衰。試根據資料一的內容,並援引史實,闡析這個說法。(25)

 解題方法:

1.      要細閱整段文字,然後從中摘取與問題有關的有效訊息(最好用螢光筆來間下重點)

2.      整理已摘取的有效訊息,然後就你對問題所知道的內容,針對題旨,進行鋪陳闡述。

 如上題,我們可以從資料中,找到三個漢武帝的施政,分別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央集權官僚體制」和「對外則連年發兵征討」。

接著,考生須把根據對相關施政的認識,把內容詳加說明。

最後,按這些施政內容,分析它們對「漢室興衰」,究竟有何關係。

現將答案的具體框架表述如下: 

施政

內容

關係漢室興衰(得失)

l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l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l  在京師置太學,設五經博士。

l  提拔儒生為官吏,如公孫弘就以儒生的身分先拜相,後封侯,打破了漢初非有功不得封侯,非封侯不得拜相的傳統。

l  以平民入士,開放仕途,打破漢初功臣、貴族壟斷官位的局面;以優秀人才治國,使政權穩定。

l  中央集權官僚體制

l  頒布「推恩令」,鼓勵諸侯王分封土地給嫡長子以外的子弟。

l  設立「內朝」,選拔心腹之臣來協助處理政務;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則無法參與內朝事務,職權大為削弱。

l  此舉令封國越分越小,削弱封國的勢力;又以以各種藉口削奪諸侯的爵位,瓦解諸侯勢力。

l  削弱相權,減少相權對皇權的威脅,有助鞏固政權。

l  對外則連年發兵征討

l  先後派衞青、霍去病等名將討伐匈奴。

l  因攻伐匈奴而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l  平定百越、開發西南、東征朝鮮、制服羌族,開拓邊疆地區。

 

l  將其逐至漠北,收復河西走廊,並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張掖、武威),解除了匈奴對漢室的威脅。

l  使漢朝聲威遠播,開啟了漢與西域各國的接觸。

l  在征服之地設置郡縣,拓展版圖。

l  但連年征戰,導致財政短絀,出現財政危機。

l  外戚干政

l  為了家強皇權,武帝設立「大司馬」一職成為內朝官員的領袖,處理內朝處理,權力凌駕外朝的宰相。

l  武帝死後,外戚常出任內朝要職,乘機掌握政權。如昭帝時外戚霍光便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職銜輔政,掌握朝中大權,埋下了戚宦干政的禍根。

 當然,考生在作答時,是需要用文章式的方法進行,不能用表解方式表達。

此外,為了使答案的結構完整,故考生除了有詳細的作答內容外,還需要有引言和總結。

以上兩項,是大家必須留意的。

因為漢武帝之施政關係漢室興衰,故此這是在歷史上和公開試中十分重要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