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摘星秘笈:二零一六年文憑試第六題大解構

在剛過去的中史科文憑試中,第六題是考問有關八年抗戰中國最終勝利的問題。

面對一道二十五分的問題,應該從何入手才好?

只要同學能順序細心閱讀資料,便會找到不少有用的訊息,建構作答大綱。

首先,從資料的來源讀起。一般來說,資料上所見的所有東西,都是隱藏了作答的「密碼」!否則,便不用顯示出來吧。對嗎?我們看:資料一寫著:「1937年月日,毛澤東等發佈的中央軍委會命令---『關於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明顯地,這裡已經提供了兩個重要的訊息。你們看到嗎?第一個是「1937825日」,這是七七事變後不久的事,亦即八年抗戰剛開始之時。第二個是「關於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亦即是共產黨的紅軍被改編成為國民黨屬下的軍隊。這些資料與「八年抗戰獲得最終勝利的原因」有甚麼關係?同學把這些訊息,再配合已有的知識,便能得出以下的作答重點:

從抗戰一起始,共產黨便放下與國民黨敵對的態度,更作把紅軍改為第八路軍,歸入國民革命軍的指揮下,共同抗日,這樣大大增強了抗日的實力,有助戰勝日本。

其次,留意資料的內容。根據資料二的「『持久戰』與『消耗戰』,……即所謂『以空間換時間』」可知,這是有關中國在抗日戰爭期間所採取的戰略問題。同學得到這些訊息後,再連繫教科書有關的部份內容,便能得出以下的重點:

中國利用土地廣闊的地理優勢,實行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使日軍越深入內陸退守山區,一來令到日軍的機械化部隊難以發揮作用。此外,中國制定持久戰、消耗戰戰略,令戰線延長,使日軍兵力不敷分配,補給運輸困難,從而減弱日軍的戰鬥力。

資料三的內容,主要是提到美國受到日本的攻擊。在這基礎之上,同學應該立即把這些訊息,聯繫到教科書「盟國支援抗敵」的部份,得出以下的要點: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後,迫使美國對日宣戰。掀起太平洋戰爭的序幕,這樣,使美國和中國結盟,增加對中國軍事和物資的支援,增加中國的戰鬥力,展開反攻行動,最終取得抗戰勝利。

當然,以上的內容只是作答重點,同學還需要在相關的部份,加上適量的史實來作補充說明。現在,以第三部份為例子,作示範說明:

194112月,日本為保障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安全,遂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海軍基地,並向英、美宣戰,引發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向日本宣戰,中國亦正式向「軸心國」宣戰,於是亞洲的中日戰爭和歐洲的大戰聯成一氣。與英、美兩國結為盟友後,中國打破了四年半以來孤軍作戰的困境,並得到盟國的物資援助,開始反攻。此時,日軍試圖打通在中國的佔地與越南的交通線,以維持與南亞的聯繫。1944年,日本動員數十萬兵力在河南、湖南和廣西發動攻勢,攻下洛陽、長沙、衡陽、桂林等地。但日軍亦為此耗盡兵力和物資,漸呈衰象。19445月,中國緬甸遠征軍在緬北芒友獲得大勝,殲滅日軍近五萬人,擄獲不少武器。從此中國維持了滇緬公路的暢通,使盟國的軍援物資得以進入中國境內,大大提高了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力。

這裡的內容,主要是抗日戰第三階段有關中國的部份。由此可見,戰爭的經過是要熟讀的,否則無法舉出適當的例子作說明,而出現內容空泛的作答毛病,難以取得四級或以上的成績。

綜合以上內容,回答這類資料題目,同學宜注意以下原則:

一,細心閱讀:細心順序閱讀每段資料,以取得當中的有效訊息。

二,留意說明:留意題目所提供的所有文字,包括出處和資料說明,當中尤以特意再標示的方格內的文字最重要。

三,暗藏玄機:注意省略號前後的文字,因為這些都是「不能省略」的文字,所以往往藏有重要的訊息,是答案的重要內容,絕對不能忽視。

四,擴充鋪寫:把資料訊息聯繫所學知識,以資料為經,所學知識為緯,清晰而有條理地把答案鋪寫出來。

同學若能利用上述作答原則來多加練習,累積實戰經驗,相信定能改善答題技巧,「升級無難度」。

國民黨將領白崇禧的抗戰策略(網絡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