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從《錢穆講中國通史》看歷史教學法

《錢穆講中國通史》是葉龍先生在新亞書院聽錢穆先生講授中國通史的課堂筆記整理紀錄,當中直接記錄了錢先生上課時的授課重點。筆者記為,雖然我們無緣上錢先生的課,聽他講授中國史,但是只要細心閱讀本書,我們也可以從中學會一些歷史課的授課技巧,有助我們提升專業水平。

.要求學生先做預習,讓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一定的認識:
要求學生在課前做預集,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讓學生在家中先對課堂的教學內容有初步的認識,然後在上課時,便能清楚老師的授課內容。這時,老師便可因應情況,在課堂上集中講解某些教學難點,或進行其他有關的活動,例如影片播放或補充資料閱讀等,以便充實課堂,讓學生學得更多。在本書開始之時,錢先生已提醒學生預習的重要,他說:「凡讀本《國史大綱》所取裁,一以與課堂講述相輔相應為主,其詳略輕重之間,有大相逕庭者。以謂於課堂外先治此書,可榮高空腹之病。」(自序)若學生能作課前準備,老師上課時便可以因應時間和教學計劃,作出詳略得宜的教學調動。

.介紹課外知識,擴闊學生視野:
坦白說,有時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閱讀一些較專門的歷史參考書,是有一定的難度。一來學生的學習實在太過緊迫,未必有時間拿出來作課外閱讀;二來這些歷史專著,一般都比較艱深,學生一時間難以理解。因此,若老師能夠在課堂上作出相關的補充說明,向學生介紹課外知識的話,則可以擴闊學生的視野,或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信史的開端一章,錢先生以王國為的甲骨文研究與《史記․商本紀》相印證,從而帶出《史記》中有關商代,甚至夏代歷史的可信性。又如從殷墟甲骨文的發現,說到以顧頡剛為首的《古史辨》運動,以及羅香林如何運用考古文物,推翻疑古派的觀點。另外,大家知道匈奴人為何會在冬季來犯?原來這是與氣候和地理因素有關的。錢先生說:「長城太長,防守不易。冬季時,長城南面的中原地區,糧食收割了、酒釀好了、布織好了、牲畜肥了;北方的匈奴甚麼也沒有,草枯了、水冰了、漫天風雨、冰天雪地,人窮餓而精力充沛。匈奴來南方是騎馬而來,所謂『秋高馬肥』,馬怕熱濕而低氣壓。騎馬作戰用弓射箭,以角製膠成弓,卻怕濕氣,在乾燥西北風中最適用。」

.運用對比突出教學重點或主題:
這是錢先生常用的講史手法。他喜歡把中西方的相類似課題作出比較,從而突出主題觀點。例如:「讀西洋史,讀羅馬史並不好,沒有味道,最好讀周公的歷史,他採用封建制度,而不採用帝國主義的管治方法,這是中國人的光榮。」又如:「學歷史者應自上看下,並體驗古代之艱難。西方國家與春秋同時期的是希臘,但它尚未統一。美國是許多單位的聯邦統一;英、法在歐洲是各自分散獨立的。但中國是融合為一的統一。」還有:「中國之有郡縣制的國家,實是一大發明,就如今日美國之有氫氣彈。當時世界上沒有別的國家採用郡縣制度建國。」

.把個別獨立發展的歷史事件作歸納的說明,從而帶出歷史發展的趨勢或現象:
由於學生的歷史知識基礎不深,故往往看事物流於表面,因此很需要老師從旁作出輔導,引導他們把個別獨立的事件,以歷史發展的脈絡,作連貫性的演繹。例如:錢先生在講述秦亡漢興時,與學生總結由春秋至漢初的歷史發展時說:「但秦十五年便亡,此何以故?因秦屬戰國時期封建國家之一,各國相繼崩潰,秦國乃是最後崩潰之一個貴族階級,較滅六國時間上遲了十五年,因此,認定秦獲勝而打敗六國是看錯了。舊勢力崩潰,新勢力平民階級興起,故秦統一中國,其實並非打倒六國,而是平民社會希望統一。故此,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直到漢朝建立,才是新興的平民政治的興起,這就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結束了。」「歷史進步是有步驟的,眼光不應短視,我們應有範疇的、系統的看法。」當然,要求老師做到這一點,實在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是涉及老師個人的學養和經驗。不過,若我們能從今天起好好的裝備自己,相信在一段時間後,定能達到這要求。

.運用數據,加深同學對事件的理解和印象:
有時候,適當地運用數據,可以清顯地點出某一件事情的特點,加深同學對此事的印象。例如,錢先生在講到東漢自章帝後,君主多年幼登位,而且在位不長。他說:「接章帝位的只有十歲,作十七年王而死。由小兒小接王位,出生三個月作王,二歲死,只作王一年,無子。嗣一子,名哀帝,十三歲為王,作王十八年,三十二歲死,生一子,作王七個月,無子又嗣十一歲之子,作王十九年,三十歲死,生一子,二歲至三歲死,又嗣一子。……下為漢靈帝,十一歲起作王二十二年。下為獻帝,九歲起作王三十一年,活至五十三歲。」也許用一連串的文子表達上述數據,會給人花多眼亂之感,但若換成用圖表形式表達(其實現在教科書基本上都會有),則效果會更好。另外,錢先生亦有引用數據,證明元代的速亡是由於「未能接受秦漢以來的傳統文治政權意識」所致。在談及一些潮流趨勢或歷史現象時,若能適當地加入數據作輔助說明,的確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舉例生動,增加學生在課堂的投入程度:
坦白說,若老師照本宣科,缺乏生動的舉例的話,一堂四十分鐘的歷史課,真的會比較沉悶,學生難免昏昏欲睡(尤以午飯後的課堂為甚)。因此,若老師能從中舉出一些學生有興趣想知道的例子,加以說明,情況定會有所改善。例如,錢先生在講到明天祖朱元璋的廷杖時,便引用《魏叔子集》一書所記述內容,說:「大臣受廷杖時,眾官朱衣陪列,用木棒大力杖擊犯人露出之屁股,頭面朝地,而滿口土塵,受杖者多死,即使不死,亦敗肉數十磅,醫治也需數月之久。」若再加上老師「繪形繪聲」的描述,相信定能提升課堂氣氛。

上述數點,只是筆者在閱讀《錢穆講中國通史》的扼要摘錄。不論你是初入職的,還是資深的老師,若能夠細心閱讀本書的話,相信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學啟示,可以應用在課堂之上,提升教學效能。



一本十分適合中史老師閱讀的參考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