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摘星秘笈:二零一六年中史科文憑試題目分析

雖然現在仍是聖誕節假期,不過有不少學校都會在一月初進行上學期考試,而中六同學,更要準備模擬考試。為了讓同學有多一些的資料準備應試,筆者犧牲了假期的休息時間,特意為各位整理了今年文慼試題目的分析資料,並作出溫習建議。希望資料能夠對有心讀好中史科的同學有所幫助。

首先是卷一和卷二的試題分析表:

卷一:
題號
朝代
重點
題型/提問語
分數
總分
備註
1

漢代
²   獨尊儒術原因、內容
n    認知/印證/解釋
3+3+2+5
25
u 資料2則:文字
新中國
²   初年政治運動
²   一五計劃
n    選擇/比較/說明/分析
1+1+2+4+4
u 資料2則:文字/海報
2
西周封建
²   封建內容
n    認知
2+1+1
25
u 資料3則:文字
²   封建作用
n    分析原因
6
春秋戰國
²   社會變動
n    為甚麼出現現象
15
3
隋代
²   開皇之治內容
n    分析如何導致
10
25
u 資料2則:文字()
唐代
²   貞觀之治
n    你較同意哪個說法
15
u 觀點評論
4
明代
²   太祖集權內容
n    如何厲行君主集權
10
25
u 資料1
清初
²   康雍集權內容
n    如何強化君主集權
15
u 資料1
5
晚清
²   鴉片戰爭
n    認知
2+4
25
u 資料3則:圖片/地圖/文字
n    分析影響
4
n    你是否同意
15
6
民國
²   抗日戰爭
n    析論的原因
25
25
u 資料3則:圖片/文字
7
新中國
²   中外關係
n    認知
5
25
u 資料3則:圖片/文字
n    印證說法
10
n    分析原因
10

卷二:
題號
人物
重點
題型
分數
總分
備註
1
孔子
²   背景、主張、評論
n    析論主張回應的問題為甚麼不見用於當時
25
25
u 資料3則:文字
2
王安石
²   變法背景
n    析述面對的困難
10
25
u 資料2則:文字
²   變法內容
n    如何透過解決問題
15
3
何啟
²   背景
n    分析如何成為
10
25
/
²   影響
n    闡析的貢獻
15

卷一分析:
Ø   七題之中,有四題是一題問兩個朝代的,如第1234題。
Ø   七題之中,只有一題一問,佔25分,如第6題。
Ø   1257題有認知短答題,其餘都是10分或15分的長問答。
Ø   題型以分析為主,如分析原因、影響;至於「如何」題,則偏向說明為主只有兩題觀點評論題(3及第5)
Ø   資料方面,以文字為主(包括有史家評論、政策文件),而圖片則有宣傳海報事件圖畫地圖

卷二分析:
Ø   只有一題一問,佔25分;其餘都有分題。
Ø   沒有比較題(不是每年也如此)
Ø   題目內容,背景(挑戰)主張(回應)為主。例如第12問,分題(a)是問及背景問題;分題(b)則問及主張(解決問題的方法)。第3題亦有問及影響(貢獻)
Ø   只有第1題涉及評價部份。
Ø   只有第3問,沒有提供資料純綷以背誦為主

建議:
卷一:
l   以組合形式來溫習:例如,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因為有一半以上題目是一題兩問的,即一道問題問兩個朝代。若只偏讀個別朝代,很可能會揀不到一道完整的問題回答。
l   對事件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有清楚的認識:提問語中,有不少都是「如何」,即A→→B的問題模式。同學必須對A事件的背景(原因)有所了解,才知道為甚麼會有A出現;之後,再說明A的具體內容(經過);最後是A怎樣會導致B事件(結果)的出現。這是回答這類「如何」或「分析影響」的作答框架,必須留意。
l   多留意近代史的圖片:自鴉片戰爭開始的近代史部份,多會有圖片題出現,資料包括;圖畫、地圖、海報、政策文件等。因此,同學在溫習時,不妨多留意教科書上的插圖,例如人物樣貌事發地點及地圖等,這題資料富直觀性,沒有太多枝節,只要見過,就會記得(即所謂「一眼就睇到」),得分較容易。

卷二:
l   這裡比較簡單,只要把五位知識分子其中三(應該可以選到足夠題目作答),在時代背景(挑戰)、主張以及影響(貢獻)三方面,作深入的溫習即可以。
l   至於比較題方面,孔子可以是「百搭」,與其餘四位人物都有相似的地方。另外,王安石、梁啟超何啟,也可以作組合形成來溫習,例如:王安石、梁啟超或何啟、梁啟超。
l   留意各知識分子所提出的主張與時代背景的關係,即上面提過的A→→B的問題模式。

所謂機會是留級有準備的人」,若同學對公開試的題目考問要求有所了解,則在準備應試時便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祝各位溫習順利,考取佳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