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摘星秘笈:如何回應「是否足以解釋」的問題

早前,筆者開始和中五同學作溫習測驗,參考公開試近年常用的提問語:「是否足以解釋」來測試學生是否理解題目的作答要求。結果怎樣?結果是認為「足以解釋」的同學全部合格,而答「不足以解釋」的同學,則大部份不合格。究竟原因何在?

當日的題目是問:秦皇帝禁絕詩書,用法過嚴,和以暴虐手段治國,是否足以解釋秦朝的速亡。作答「足以解釋」的同學,把禁絕詩書、用法過嚴和以暴虐手段來治國的具體史實羅列出來,然後將此等統治手段如何導致秦朝速亡的關係說清楚便可以滿足了題目的要求,沒有太高的難度。不過,作答「不足以解釋」的同學,他們也是用以上的方法來回答問題,可惜的是他們誤解了秦始皇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對外征戰和增收賦稅等,以為是其他「足以解釋」的補充資料。其實,這些資料的補充,正正就是「以暴虐手段治國」的佐證,試問又何來「不足以解釋」呢?

想要從「不足以解釋」來正確地回答這問題,其實不難。

首先,大家要回歸題目,看看題目已給的秦速亡因素包括哪幾方面。例如:禁絕詩書是文化方面;用法過嚴是政治或刑法方面;以暴虐手段治國的內容則較廣泛,「暴虐」是指秦始皇對百姓的不仁對待,因此這裡應包括一切對百姓不好的施政,所以,賦稅繁重、對外戰爭、大興土木等,都屬這一類別。

之後,同學再根據所學,尋找上述各項以外,而又是導致秦速亡的原因,便可以滿足題目的要求。究竟還有哪些因素沒有提及呢?答案就是制度問題。在中央集權,皇權至上的制度下,君主的賢愚是導致朝代興亡的關鍵。君主昏庸,不理朝政,容易造成大權旁落,奸臣當道由此而起。秦始皇死後,二世繼位。二世昏庸無能,結果由宦官趙高把持朝政,結果弄致朝政敗壞,而他的「指鹿為馬」,剷除異己的殘暴手段,更令大臣離心,國政日衰,促使秦帝國速亡。此外,六國遺民不甘心被暴秦統治,時思復國,當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國紛紛起來反秦,這也是導致秦速亡的重要原因。當然,亦有史家曾言秦之速亡是因為沒有行封建制度而導致「孤立而亡」所致。但現在一般的教科書已少有提及了。

總結而言,如想準確地回答問題,則必須做到以下幾項:

一是細心審題,把題目的關鍵詞找出,然後細味當中的含意,勿掉以輕心;
二是把資料和所學的相連繫,找出資料未有提及的部份;
三是多讀參考書,尤其是過去高級程度會考(A-Level)年代的參考書,這對增加識見特別有幫助。


下次,再和大家分享其他答題技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