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晚清改革:「中體西用」,捉錯用神!

「體」和「用」的意涵相當豐富,在不同的範疇會有不同意解讀。但無論如何,它們都是互相配合,相輔相成。體用配合得宜,萬事可成;反之,諸事不順。

相信大家都會記得在晚清後期,清廷為了維護其統治,在一班有識之士的提倡下,推行了一連串的以西方的船堅砲利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運動,史稱「洋務運動」。而這個運動的指導思想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簡稱「中體西用」(即以中國倫理、孔孟之言為不易之「本」,以西方科技為可變之「用」。)

可惜,這次改革以失敗告終。



洋務運動失敗原因眾多,有不少史家認為其關鍵在於改革未能針對當時的核心問題---清朝的腐敗無能,沒有進行政治改革所致。

對於這個說法,筆者十分認同。

晚清面對西方外力的入侵,一方面當然是由於軍備落後所致,但另一方面,亦是最重要的,還是清廷的腐朽統治,當中包括官吏貪腐,以及舊有的體制未能適應新時代的挑戰。

時人郭嵩燾〈致李傅相〉曾言:「蓋兵者末也,各種創制,皆立國之本也。……本者何?紀綱、法度、人心、風俗是也。無其本而言富強,祗益侵耗(損耗)而已。」

可見,洋務運動的失敗是由於「捉錯用神」,未能從根本的「體」上仍出針對性的改革所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