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漫畫歷史系列:《千年維新:從周公到光緒》(北京:東方出版社,2019年。)

書中提到的改革人物,有:周公、周厲王、管仲、商鞅、晁錯、漢武帝、王莽、北魏孝文帝、唐太宗、王安石、張居正和光緒帝等,共十五位。

不說不知,原來是書的出現原因,是由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

是書總策劃人鄧玲玲小姐這樣寫道: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和報道已經汗牛充棟。可是,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改革?到底是甚麼力量推動了歷史的變革與發展?這改革背後的歷史邏輯,讓我很著迷。

因此,她就開始在歷史上,尋找中國歷史上改革家的故事。

結果,就有了大家眼前的這本《千年維新:從周公到光緒》的新書。

在傳統的歷史敍事中,帝王將相與皇朝更替構成了中國古代歷史的敍述邏輯,然而從制度改革的角度來講述歷史演進的,並不多見。

此外,現有的書籍,多是直接講述制度史,缺乏鮮活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穿針引線。

所以,編者便嘗試用精簡、生活的手法,把歷朝改革的故事,透過漫畫的形式來表達出來,讓年輕的一代更容易接觸和認識這個改革的傳統。

自從網絡世界出現後,很多的實體書在出版前,已經在網絡上發表了,這本書的內容也不例外。

文章在網絡發表時,已引起不少讀者的注意,並加以用心的回應。例如,有關王安石變法的文稿貼出後,便有網友留言,說:

小時候上歷史課,覺得王安石的點子都很棒,歷史書上卻不分析變法推行不下去的原因。以至於讓我覺得,只要堅持變法,大宋就能長久。

正因留言的珍貴,所以在每篇的結束部分,編者都會精選一些網友回應,與讀者分享,並作延伸資料,別具意思。

說到王安石變法,這實在是其中一篇極為精彩的章節。在這裡,作者把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變法內容,以及失敗原因詳細交代。當中,就以「巿易法」為例,解釋變法遭到商人及其他官員反對的原因。這些內容,實在是在教科書中少見的。

還有,在最後一篇「光緒帝:熱血青年與他的激烈變法」裡,就清楚地帶出變法失敗的種種政治鬥爭及人事利害關係的較量。在「編後語」中,還有題為「清末立憲新政怎樣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文章,分析變法與清朝衰亡的關係,對同學加參對這段歷史的認識,很有幫助。

因此,選修「時代與知識分子」的老師和同學,一定不能錯過這本好書。

最後,筆者希望有更多對歷史有興趣的有心人士,繼續努力,編寫更多這類高質素的歷史普及讀物,讓更多的人對歷史產生興趣,從歷史裡發現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