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筆者想和各位介紹這本新書:《國學大師饒宗頤的人生智慧》(香港:新雅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作者是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
李焯芬館長曾為饒宗頤的弟子,故由他來寫這本書,實在最貼切不過。
雖然全書只有一百二十多頁,但是文字內容短小精簡,圖片豐富,當中有不少饒宗頤的舊照片和書畫作品,故此十分有閱讀的價值。
在書中的序言,香港著名文學作家阿濃曾有這樣的說話:
南宋宰相文天祥《正氣歌》:「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歷史上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聖賢、豪傑、哲人、義士,都已離我們遠去,面目難免模糊,感覺總覺陌生。如今與我們同地域同時代竟有一位耀眼的亮星,在品德、學術、藝術方面,都有超卓表現,被社會公認為「人中君子,學人典範」。他就是大學者饒宗頤老師饒老師在十多個學術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獲得世界性的榮譽;在藝術方面獨標高格,自成一家;而其做人做事的態度,更是後輩學習的最好榜樣。
「哲人日已遠」,的而且確,要在現今的香港,再找到一位像饒宗頤的學者,相信已不可能了。
究竟,饒宗頤的為人與學術又是怎樣?
為甚麼值得我們敬仰?
看過這本書後,你就會找到答案。
全書共分六章:
第一章:讀萬卷書;
第二章:行萬里路;
第三章:一生勤奮,不改初心;
第四章:求真求是,勇於創新
第五章:人中君子,學人典範;
第六章:走近大師;
外一章:從書畫作品窺看饒公智慧人生。
基本上,從第一章至第四章,是以介紹饒老的學術成就為主;第五章,是從不同的事情中看到饒公的行事與為人;第六章,則是講述「心經簡林」的由來和創作過程,以及先後成立的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及饒宗頤文化館的籌劃過程;而外一章,則嘗試從書法、繪畫等創作中,認識和了解饒公的藝術世界和人生哲學。
說起饒公,相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的自學之路。書中提到:
1930年秋,饒宗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潮州金山中學。讀初中時,饒宗頤覺得學校裏老師教授的內容太淺顯。課堂上講授的《四書五經》、《史記》、詩歌,他自小在家中的藏書樓早已讀過了。所以上了一年中學後,饒宗頤乾脆不上課了,回家自修。父親饒鍔也很開明,支持饒宗頤的決定。事實證明:饒宗頤的一身學問,很大程度上是他勤奮自學,不斷鑽研的成果。他日後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及課題,動力亦主要來自這種刻苦鑽研的自學精神。因此,饒宗頤可以説是終身學習的一個典範。古往今來,許多偉大人物的成功,亦源於他們喜愛閱讀,踐行終身學習、自強不息,不斷提升自已,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
單單是這段自學經歷,已給我們極好的提醒:「喜愛閱讀,踐行終身學習、自強不息,不斷提升自已,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
另外,書中有一段提到饒公的學術成就與香港的關係時,饒公說過的一番話,實在擲地有聲,發聾振聵。饒公回憶説:
我可以接觸那麼多事物我的優勢是在香港大學教書。1956年,我第一次到歐洲開會,連續三年到歐洲開會,這個優勢很重要,是香港造就了我。很多人覺得香港是沙漠。香港根本不是沙漠,視乎自己的努力,沙漠也可變成綠洲,自己創造出來,我利用香港的機會,與世界各地溝通。
這裡強調人為努力的重要性的肺腑之言,正好給一些凡事都要求別人而不反省的人一個好好的提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個意思。
全書精彩內容不能盡錄,筆者的介紹到此為止。
至於書中其他的人生智慧,就讓你們自己去探索吧。
製作相當精美的《國學大師饒宗頤的人生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