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一本好書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王德昭《西洋通史》

如果你經常瀏覽「甄Sir-中史教室」的話,也許會發現筆者少有介紹西洋史的書籍。因為筆者在大學修讀歷史系的時候,是專修中史的;此外,多年來一直都是教授中史,所以,筆者的西洋史知識,早已「俾番老師」。(一笑)

話雖如此,但逛進書店內,筆者也會留意與西洋史有關的圖書,王德昭教授的《西洋通史》(香港:商印書館,2017年)就是其中一本。

其實,早在筆者在大學修讀「西洋文化史」的時候,這本書已經是筆者的「至愛」。

為甚麼?

一來,本書內容相當豐富,從石器時代到17世紀中葉,從穴居生活到市鎮生活,從封建制度走向國家體制。作者把人類在歷史中經歷的劇烈變化,娓娓道來,讓你一本書就能了解西方從古代邁向近代歷史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相當吸引和實用。

二來,一般優質的西洋歷史書籍都是以英文為主,少有中文寫成的,或有也只是翻譯而來;但是,《西洋通史》卻是由王教授通過獨到的史觀,選取有西洋史的精華,親自用中文編撰而成,故讀起來相當親切、易明,是同類書中少有的代表作。

所以,現在商務印書館把王教授這本書重新編輯再版,實在是愛好研習西洋史的讀者的福氣。

古語有云:「鑑古可以知今」,亦有人言:「歷史使人有智慧」。

我們知道,當今世界的格局與數千年相比,雖然有很大的變化與明顯的不同;但是有一樣事情是不會變的,就是我們必須了解過去的歷史,才會明白今天、甚至未來的發展路向。

英國何以發展至今天的議會政治?原來與金雀花王朝的國王有關。

近代歐洲的國際格局何以演變至如今的狀況?原來17世紀爆發的「三十年戰爭」的戰果所奠定的。

想要了解現今的世界面貌,就必須回溯前人的足跡。

所以,這本《西洋通史》是我們認識古代至近世西方歷史發展的最佳參考書。

值得留意的是,大家不要錯過書中由陳萬雄博士所寫的〈德昭師的為人與治學〉一文。透過陳博士的憶述,讓我們可以對這位一代歷史學大師有更具體的認識,在讀書時,就仿如親炙名師的教誨,相當有切親感。

在本文結束前,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王德昭教授。

王德昭(1914—1982年),浙江嘉興人,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和訪問教授。一生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早期任教貴州大學和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又曾任南洋大學歷史系主任和文學院長,1966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歷任歷史系主任,中國文化研究所副主任和文學院院長等職。

王德昭教授學貫中西,尤專長中西交通史、西洋史及史學理論、明清及中國近代史等方面。著作甚豐,主要專著有:《明季之政治與社會》、《文藝復興》、《西洋思想史》、《清代科舉制度研究》、《歷史哲學與中西文化》及《孫中山政治思想研究》等。


《西洋通史》內容豐富,脉絡清晰,歷久常新,是同類中文書中少有的代表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