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讀史使人有智慧:湯恩比的「成者必敗」論

近日,筆者在某報章的專欄上,看到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的文章,題目為〈成者必敗〉。文中提到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提出一個理論,他說:歷史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成者必敗(Nothing fails like success)這四個字已成為很多論述和著作的題目。

湯恩比的說法大概可以這樣理解:一個系統所以成功,是因為它能夠有效地應對客觀世界提出的挑戰。它既然已經成功了,便失去了自我求變的動力。當不斷發展的客觀世界提出了新的不同的挑戰時,這系統便不能再有效地應對了,於是便成為失敗的系統。古今中外的城巿、國家、朝代、制度甚至整個文明,都會由盛變衰,由強變弱,由繁榮變沒落,這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

就以唐朝為例,唐太宗從隋煬帝手中奪過政權,經常以亡隋為鑑,故國力得以穩步上升。至高宗武后時,雖然中途出了亂子,但仍算有貞觀遺風」,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下穩固基礎。可是,到唐玄宗天寶年間,由於太過沉醉於歌舞昇平的日子,於是國勢日走下坡,最終更招至幾乎亡國的安史之亂,深為治史者所痛惜。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朝代一出現便成功,便處於巔峰狀態的。在每一個由強變弱的過程發生之前,必定有一個由弱變強的過程:而這由弱變強的過程,一定是由一個接一個的成功構成的。所以,並不是成功必然帶來失敗:是系統在取得多項成功之後,失去了再爭取成功的能力,於是由成轉敗。唐室的由盛轉衰,就是最佳的例子。

因此,歷史告訴我們:失敗的原因不是成功,而是自滿。要長期保持成功的狀態,我們就必須:成功、改進、再成功、再改進」,否則只會成功、自滿、失敗」。

歷史往往給人大智慧,誰說歷史沒有用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