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與中六同學進行溫習,出了以下的問題:
試從政治方面,分析梁啟超自1894至1917年間,在救國路途上所遇到的各種挑戰。
|
上題有幾個值得留意的重點:「政治」、「1894-1917」、「救國路途」和「挑戰」。
首先,從範圍上,是限制只在政治範圍內的救國主張作答,有關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問題及主張則不用回應。其次,從時間上,只要求學生從1894-1917年之間的所發生的事作取例作答,之後的事情則不在範圍之內。最後,亦是整題的關鍵詞---挑戰。究竟甚麼是「挑戰」?
所謂「挑戰」,意思與困難相似,不過這困難是有威脅性和衝擊性的。在清楚定義主要提問語後,同學便要著手規劃作答的內容。
當時的政治環境狀態如何?之前的洋務運動出現甚麼問題?梁啟超與老師康有為在推行維新改革時,又遇到甚麼困難和阻力?除此之外,民間新興的革命力量,對梁啟超主張的改良,又造成甚麼的衝擊?民國成立後,梁啟超的君主立憲主張不行,他又如何自處?後來袁世凱復辟帝制,梁啟超又如何回應?凡此種種,都是梁啟超在1894-1917年間,在救國路途上所遇到的問題和挑戰。
同學在作答時,必須順時序,把在這段時間梁啟超所面對的問題及主張,列寫大綱,以方便作答。
時限
|
所面對的環境
|
救國主張
|
遇到的挑戰
|
1894-1897
|
n 甲午戰敗
n 列強企圖瓜分中國
|
² 《公車上書》力陳改革
² 宣傳維新思想
|
Ø 風氣未開
Ø 不被朝廷接納
|
1898-1901
|
n 亡國危機進一步加深
|
² 推行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的維新改革
|
Ø 保守勢力太過強大
Ø 既得利益者反對
Ø 改革時間急促
|
1905-1911
|
n 清朝推行預備立憲
n 革命大量的興起
|
² 君主立憲,虛君共和
² 反對革命
|
Ø 清朝無心改革
Ø 革命潮流興盛
|
1912-1917
|
n
清政府被推翻,民國成立
|
² 接受共和,反對帝制
|
Ø 袁世凱及張勳復辟帝制
|
有了作答大綱,便要列舉相關史實,加以說明。現選取大綱內容其中一個部份作示範,供各位參考:
面對不同的阻力:甲午戰爭戰敗後,康有為以變法圖強為目標,倡導維新運動,在政治、經濟、軍事及文教方面作出多方的改革,(按:可舉其中一些例子作說明,但不用太多),可惜,因為當時光緒帝沒有實權,康梁等人亦缺乏從政經驗,所以改革遇到強大的挑戰,就是保守勢力的阻撓。最終,由於雙方力量強弱懸殊,故此使改革失敗。
同時,民間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力量亦乘時而起。革命黨人主張以激進的手段,推翻滿清政府,建立共和政體為目標,與梁啟超等提倡保留君主制度的溫和改革,有著南轅北轍的分別。期間,兩者就著未來應該如何救國的手段,展開激烈的爭拗,消耗了梁啟超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來抗衡革命勢力。故此,革命勢力的抬頭,成為梁啟超在探索救國之路時的另一個重大挑戰。
|
當然,要回答這問題可以有不同的作答方向,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看法,僅供參考而已。不過,在作答框架上,還是有固定的格式的。例如:
n
開始作答時,要清楚指出當時梁啟超面對甚麼的挑戰:面對不同的阻力。
n 輔以史實,說明阻力的來源:清廷的保守派,以及社會上新興的革命力量。再者,詳細說明為甚麼這些力量會是梁啟超在救國路上的挑戰。
n
在每段結束前,用一句回應主題的短語來強調所遇到的挑戰。
筆者一向認為,答問題的方法和學武功是很相似的:兩者均講求招式和內功心法;招式就是作答框架,而內功心法就是作答內容,兩者相輔相乘,缺一不可。大家必須在這兩方面多下苦功,方能做到武林第一,在公開試成功摘星!
梁啟超一生致力救國,當中遇上不少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