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知多一點點:介紹歷史學家或歷史研究方法

在課堂上,若情況許可,筆者會和同學介紹歷史學家或簡述一些歷史研究的方法。

上星期,筆者在教授唐室在安史之亂後仍能延祚百年的原因的課題時,發現可以利用當中的材料,給學生知道研究歷史究竟是怎樣的

一般人認為唐自安史之亂後便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不過,這是否事實?又或者說這是否當時的普遍現象?若想清楚知道這個問題,我們有甚麼方法?筆者在這裡介紹了史家張國剛的唐代藩鎮研究》。

唐代藩鎮研究可以說是研究唐代藩鎮問題的權威著作。根據張教授的研究發現,藩鎮幾乎成了分裂割據的代名詞,一部藩鎮史似乎就是混亂割據的歷史。但這實際上是不合乎歷史事實的,唐代藩鎮近五十個,被列入《新唐書·藩鎮傳》最多不過個,是不能代表整個藩鎮的情況的。於是,作者搜集了大量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中晚唐時期藩鎮可分為四種類型:

類型
淵源
政治關係
財政關係
軍事關係
動亂次數
河朔割據型
安史餘黨
割據
不上供
擁兵自重
65
中原防遏型
戰亂中新興藩鎮
不割據
少上供
駐重兵防驕藩
52
邊疆御邊型
開元間沿邊節鎮
不割據
少上供
駐重兵防邊疆
42
東南財源型
開元間的採訪使
不割據
上供
駐防甚少
12
*以上簡表,是教科書根據唐代藩鎮研究內容的撮要。

一般而言,我們只借它來說明藩鎮與唐室的關係便算了。不過,以上的資料,是讓學生知道歷史研究是怎樣的最佳材料。

首先,作者從歷史文獻中,抽取大量與有關藩鎮的資料然後從不同的角度包括:藩鎮數量、分佈位置、來源、與中央的關係、財政狀況、軍事形態、以及動亂次數等之後運用統計分析,歸納等方法,把資料整理從而把唐代中後期的藩鎮和中央的種種複雜的關係說得清清楚楚,並以藩鎮格局來一詞形容這段時期的藩鎮狀態,比起籠統的藩鎮割據更加貼切、準確。

有時候,在合適的課題中,向學生介紹一些歷史學家或他們的研究方法,既可以有助對課題的認識又可以引起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各位老師,你們同意嗎?


張國剛教授與唐代藩鎮研究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