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摘星秘笈:從人生的「三知」想到應付公開試的策略(二)

上次,我和大家談的「三知」和公開試的關係也許太抽象,較難理解。今日,我用實例和各位再詳細說明。且看下表:




這是「2006-2013年中國歷史公開試試題分佈表」(部份)。我們在這個表裡,可以得到哪些「已知」的訊息?

u           單從「單元一周初封建」來看,我們會發現,這部份每年都會考問的。

u           雖然每年都會考問,但是範圍(課題)不同,例如06年問「春秋戰國的學術思想」;07年問「周初封建」和「春秋戰國政治和社會變動」;08年只問了「春秋戰國學術思想」;09年「周初封建」、「春秋戰國政治和社會變動」和「春秋戰國學術思想」都有問;10年問了「春秋戰國政治和社會變動」和「春秋戰國學術思想」;首屆新高中學制文憑試問了「春秋戰國政治和社會變動」;13年整個單元一都沒有考問。

u           在「已知」的六屆公開試試題裡,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政治和社會變動」和「春秋戰國學術思想」考問了五次;相對而言「周初封建」則較少考問,只是出現了兩次;13年更是「整個單元一都沒有考問」。有了這些「已知」的資料後,我們便可以縮窄「未知」的範圍和可以對「未知」進行預測。例如,我們可以把溫習範圍鎖定在「單元一」之中,而當中尤以「周初封建」為重點。有了溫習重點,我們就要對該課題的所有問題有深刻清楚的了解,熟記全部內容,做好應試準備。

是否這樣就已經足夠?當然不是啊!還欠甚麼?下次和大家分享。(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