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參觀活動:「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

今日(29/9),筆者終於帶領學生參觀了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

其實,是次展覽早在七月二日已開始了,不過由於這段時間較忙,而之後又是暑假,故未能和學生組團參觀。在開學後,筆者立即向博物館申請團體參觀,趕及在展覽結束前成行。

剛步入展廳,我們便會見到一幅很大的刺繡,上面寫上「萬壽無疆」四個大字,原來這是康熙帝為了慶祝祖母太皇太后即孝莊文皇后)而親手書寫的墨寶,後來被製成刺繡。之後,導賞員帶領我們觀賞康熙帝的畫像,從中帶出了康熙帝之所以繼承大統的原因。雖然,這個故事筆者上課也曾說過,但是現在再重溫一次,他們也覺得很新鮮。

接著,我們又看到一件「青花萬壽字紋大瓶」,整個花瓶的表面都寫滿了不同字體的壽字,足足有一萬個,真是利害!原來這是康熙帝六旬大壽時,景德鎮御窯廠陶瓷工匠費心竭力,不惜工本地設計和製作的,以示對皇帝萬壽祝賀之意。

跟著,我們看到一些由皇帝親手製作(當時尚為皇子),用來呈獻給父母的「D.I.Y」生日禮物,當中包括有:嘉慶皇帝,為敬賀乾隆帝萬壽而特別製作的「緙絲加繡《三星圖》軸」、雍正帝胤禛)的小楷書《恭進聖祖萬壽詩》以及乾隆(弘曆)楷書《如來陀羅尼經》冊等。這些文物都非常珍貴,足見他們父子情深。

在眾多展品中,當然少不了屬於在晚清時期,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慈禧太后的文物。最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莫如「頤和園戲樓燙樣」(即是按比例製作的模型小樣)。據導賞員介紹,這是光緒帝為慈禧太后觀劇而營建的。這時,正值甲午戰爭前三年(1891年)。大戲樓共分三層,可以演出各種戲劇,形象地反映天、地、人三界,是古戲台中的無上之品。戲樓最精彩之處,是上下三層之間,設天井並有絞車,可以升降演員和道具,表現升仙、下凡等劇情。這種設計,實在可以媲美現在的「紅館」呢!雖然這個只是模型但是我們透過這件具體的文物,便可以間接想見,教科書上所說的「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築頤和園」的浪費與奢華從而對北洋艦隊因缺乏經費購置新船而導致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史事有更深刻的了解。

不經不覺一小時的導賞服務就結束了真的有少許「快樂不知時日過」的感覺我們的參觀就在向導賞員致謝的一片掌聲中結束了。

如果情況許可,筆者也會盡量帶領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因為在這裡學習歷史,是既有知識性,又富娛樂性的。或者,日後同學未必記得在課堂上老師教過甚麼,但是,他們應該會記得曾經參觀過一些印象深刻的展覽。若因此而啟發了同學對學習歷史的興趣那就更加令人欣喜了。

期待下一個專題展覽「綿互萬里:世界遺產絲結之路」的來臨。

到博物館參觀是讓學生活學歷史的最佳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