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道很常見的問題:
資料:
清代趙翼《二十二史劄記.唐女禍》
玄宗平內難,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
|
你是否同意趙翼有關唐代由盛轉衰的看法?試援引史實,加以評論。
根據筆者非正式的統計,超過一半的同學,都會犯了這樣的毛病:一句不同意之後,便大講安史之亂的成因。那難怪學生有如此的表現,因為教科書只是一些基本的資料,並不是問題的答案。而同學一向愛抄書,並不愛思考,故此每當有與教科書課題類似的問題時,他們就會把課本的資料「背默」下來,就當是答了問題。
其實,要準確回答「是否同意」的問題,首先必須掌握正反立論的技巧。
如上題,若同意趙翼的觀點,認為唐朝的盛世是由楊貴妃敗去的,則必須舉出有說服力的史實,加以證明。之後,便要反駁相反的觀點,亦即是要指出認為楊貴妃不足以敗去唐朝國運的觀點,有甚麼不足之處。透過正反立論的方法來反複論證,以肯定自己的說法具說服力。若不同意題目的看法,雖然解釋的內容不一樣,但作答框架是基本一樣的。這是作答「是否同意」的問題的技巧問題。
現在,要說作答的內容問題。
要反駁題目的觀點,不是一句不同意後,便大講其他論點的,就算要反駁,也要把內容與題目的觀點連繫起來,一起討論,才算合格。如果大家認為唐朝的衰落與楊貴妃無關係,可以循以下方向思考:
雖然有謂楊貴妃生活奢靡,楊家因貴妃的關係勢傾天下,貪污舞弊,導致小人當道,政治腐敗。然而,在楊氏未立為妃子之前,玄宗在開元晚年已漸呈奢怠,將政事委於奸相李林甫、宦官高力士。自李林甫當權,黨同伐異,至宰相張九齡被貶黜後,敗壞朝綱,國勢已呈衰象;而李林甫的得權與楊貴妃並無關係。此外,雖然有人認為楊國忠因楊貴妃的關係而官拜宰相,但他們的罪惡也不能加在楊貴妃身上。因為貴妃常居深宮,並無干政,對楊國忠敗壞朝政、社會貧富懸殊等事或無所知,亦無從過問。最後要強調的是,玄宗晚年已不能保持即位之初的勵精圖治,轉而變得驕奢怠政、貪圖享樂,是玄宗個人的態度問題,不能諉過於楊貴妃一人身上。因此,趙翼對楊貴妃的評論是既不合理,亦不公平的。
|
同學在反駁了趙翼對楊貴妃的評語之後,才可以正式展開你認為唐朝由盛轉衰的真正原因的討論。例如:玄宗晚年怠政、軍事形勢失衡,以及土地兼併及貧富懸殊的社會矛盾等。最後,在總結部份,必須概括全文的重點,重申立場。
筆者經常打趣地和同學說:「答問題和煮菜是同一道理的。到街巿買菜,就等如在教科書中找資料,而烹調方法,就像運用答題技巧一樣。有好食材,加上烹調得法,便有美味的食物;有正確的資料,配合適切的答題技巧,便有優秀的答卷。兩者都是一種藝術,要認真學習。」
希望同學在看過多篇有關答題技巧的分享文章後,對提升答題技巧會有幫助。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關係除了是文學題材之外,也是中史科的熱門考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